心怀“国之大者” 感恩自强奋进 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2月27日)
陈岸明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五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力“兴业惠民、治吏简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干部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国际追逃追赃,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五年来,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90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近两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8倍,国家高新区排名从77位跃升至59位,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日益增强。河长制湖长制、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3家。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运营,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圆满完成“数字政府”和乡村振兴省级综合改革试点。 ——五年来,我们注重服务港澳发挥侨资源优势,侨都品牌更加突出。成功开通与港澳跨境办事通,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建设,批准设立港澳资企业1359家,吸收外资金额22.26亿美元,与澳门金融合作业务量突破2000亿元。办好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成功打造“少年中国说”、世界青年大会等活动品牌。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侨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三年评为优秀,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运营,江门至湛江铁路建成通车,“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交通投资99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5倍。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地表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民,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市财政民生投入占比超过七成。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9所,新增学位超5万个,高校数量从3所增至7所。健康江门扎实推进,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增至80.5岁。平安江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法治广东考评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取得新进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同志们,五年历程极不平凡,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江中直省直单位、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向支持江门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开创未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江门落地见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江门竞争优势。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充分,工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城融合程度不高;科技引领支撑不足,区域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弱项;侨都功能定位不清,在聚侨引侨惠侨方面仍有差距;从严治党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精气神不足。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牢记使命担当,感恩自强奋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赋予广东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大使命。省委对江门发展寄予厚望,赋予“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重要使命。我们要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心怀“国之大者”,扛起责任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侨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勇担新使命、建设新侨都,必须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数百年来,一代代侨民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无论是北美太平洋铁路、中美巴拿马运河、南美甘蔗林,还是大洋洲金矿、南洋锡矿场,都有江门华侨华人拼搏奋斗的身影,为所在国和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诞生,江门华侨华人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数以千计江门籍华侨子弟参加“飞虎队”支援抗战,浩气长存;南侨机工“花木兰”李月美、“卖子救国”郑潮炯,可歌可泣;司徒美堂、雷洁琼等民主爱国人士积极支持建立新中国,彪炳史册。总书记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广大华侨华人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勇担新使命、建设新侨都必须不断汲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勇担新使命、建设新侨都,必须永远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念侨情报侨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侨乡发展高度重视,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视察江门、指导发展;江门甘化厂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糖厂。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江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拉舍尔毛毯生产企业,生产了国内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中车、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项目落户,深圳至江门高铁高速、珠海至江门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极大提升江门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大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家乡建设,在江门兴办企业4300多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涌现出李锦记、雅图仕、嘉士利、维达纸业等国际知名企业;支持建成五邑大学以及众多学校、医院,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直以来,党始终给予我们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饮水思源、恩重如山;广大侨胞始终情系桑梓、鼎力支持,铭记于心、恩情难忘。我们必须感恩奋进、无负今日、再创佳绩。 ——勇担新使命、建设新侨都,必须把握大势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气候问题影响深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阶段。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江门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我们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特别是华侨华人新生代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和企业家,这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当前的江门,稳的态势更加巩固、快的条件更加充分、进的潜力更加巨大,建设新时代“中国侨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充分发挥区位优越、空间广阔、交通便捷、成本优廉等比较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汇聚起推动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跨越提升。经济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关口奋进,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进入50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 ——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侨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充分彰显,建成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区域平衡成为全省示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西部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城乡居民收入、东西部人均GDP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区域平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地区共同富裕。 ——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全面依法治市和平安江门建设深入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低碳生态之城、人才友好之城,就业更加充分,教育医疗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团结带领侨乡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办好江门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新担当新作为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态势,夯实侨乡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筑牢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带动各行各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认真落实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全力构筑覆盖严密的组织体系,巩固拓展农村、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统筹推进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新兴领域等党建工作。大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全市各行各业创先争优、加快发展。 (三)锻造敢闯敢试干部铁军,勇当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发扬广东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要在全国先进地区中找标杆、争上游,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攻坚第一线、“六大工程”吃劲岗位培养选拔优秀干部,造就一批敢打硬仗的“猛将”“闯将”“干将”。厚爱干部激励担当,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正向激励,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形成清爽干净的干事创业氛围。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突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干部在好风气中专心干事,让企业在好环境中健康发展,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充盈整个侨乡大地。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积极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担当作为,实现江门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 (一)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战略科技力量是管未来管支撑的关键一环,是江门在大湾区城市竞合中脱颖而出的“胜负手”。全力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积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大力支持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打造国家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大力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双碳”实验室,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成果、未来产业落地布局。大力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强化产学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二)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集群建设百家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加快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建设,推动江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提质,加快人才岛建设,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达标全覆盖,打造国家级科技产业发展重要新平台。 (三)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赋予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更大使用自主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中外知识产权,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快筹建科普集团,建设市科技馆、中微子科普馆、安全应急科普体验中心等特色科普场馆,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江门是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要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促进绿色低碳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推动制造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若干领域领跑全省,实现江门工业大发展大突破。 (一)巩固发展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筑牢工业规模化发展基本盘。工业始终是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稳定器。要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家电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做强智能空调、洗衣机、厨房家电、智慧照明等细分领域,在蓬江、鹤山建设欧系高端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打造集研发、设计、测试、展示、采购、安装于一体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家电智能制造城市。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摩托车、造纸、印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力度,打造国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做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健康养生等领域,在台山、开平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化与RCEP成员国对接合作,培育引进汉方药、化学药、高端仿制药及化妆品产业,打造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高地。提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优势地位,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壮大传统食品产业,培育发展保健类、创意类食品,加快布局应急、军用、航空航天等食品产业,在蓬江、开平建设特色食品产业园,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国内一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优化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先进材料、绿色石化、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产业优势,引进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制造项目,建设新会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广东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与应用新高地。推动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巩固提升汽车零部件基础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制造项目,打造广东汽车产业重要制造基地。扩大先进材料产业优势,培优扶强现代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等领域,打造广东多元发展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提升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改性塑料、电子化学品等产品,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壮大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大力发展4K/8K超高清电视、商业显示屏等产品,构建广东“芯”“屏”同造重要产业基地。 (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器。要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力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电力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高水平建设广东轨道交通、台山电力装备、鹤山盾构机、恩平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园,打造广东一流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培育工业、服务及抢险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推动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着力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激光装备、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专用材料,高水平建设蓬江华南激光谷、恩平激光增材产业园。全力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应急救援装备、应急通信、智能安全防护等产业、技术和服务,在国内率先建设、加快形成“应急产业园、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发展格局。 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数字光场芯片产业化应用,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紧盯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发展需求,打造广东半导体材料及集成器件封测重要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核电、太阳能、氢能、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打造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聚力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发挥锂电池正极材料、磁性材料等优势,加快布局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等产业,要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太赫兹技术等广东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支持电竞、动漫、短视频等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创意与文化教育、旅游会展、体育健康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三)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强化系统推进,优化完善“链长制”,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紧盯行业风口、技术前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支柱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大力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引进集聚国内供应链骨干企业和专业服务商,显著提升江门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广东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市。构建“大招商”格局,强化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全力以赴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努力在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上实现大的突破。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全周期服务,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工业经济规模质效的同步提升。 六、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包括北、东、南三大组团,将以全新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包括蓬江产业园、新会智造产业园、银洲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鹤山工业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战略产业集群。中欧(江门)合作区是目前国家设立唯一的中国与欧盟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要主动承担中欧合作重点任务,加强与欧盟国家产业合作。引入欧盟园区运营团队、研发机构,共建国际化园区联盟、检验检测实验室,引入欧盟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产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加快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开通中欧班列和东南亚货运铁路班列。 ——东组团主攻深圳江门合作,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规划面积481平方公里,包括国家高新区、广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新材料等战略产业集群。加快国家高新区与三江、睦洲等区域联动发展。全方位对接深圳,加快推出对接举措和工作清单,探索建设深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供范例。 ——南组团主攻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共建大湾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包括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广海湾产业区、银湖湾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产业集群。加强与港澳、RCEP成员国政府交流合作,建立与企业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广泛联络机制,共建专业化合作平台。推动金融、旅游、康养等现代服务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吸引更多港澳优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落户,为港澳同胞来江门发展提供更大舞台。 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推动规划布局、产城功能、管理运营优化再造,建设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推动规划布局优化再造,提升园区发展品质。引进国际一流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突出绿色低碳引领,促进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提高绿色电力使用占比,打造低碳示范园区。统筹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明晰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九通一平”,打造韧性园区、智慧园区,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二)推动产城功能优化再造,增强园区专业服务优势。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建设国际化标准化工业厂房,便利欧盟等国际企业轻资产、高效率入驻;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试、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生产配套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做好产业、商务、居住功能分区,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共享食堂、文体教育等设施,打造工作方便、学习便利、生活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提供高品质的生活配套服务。 (三)推动管理运营优化再造,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实行全市一盘棋强力推进。坚持组团发展、分步实施,高标准打造三大组团先行启动区,推动集聚区开发建设快速取得突破。创新开发模式,引入国内外一流园区开发机构,市县两级国资公司参与开发建设,实现开发理念、招商资源、管理运营等全面提升。 七、坚持服务港澳初心,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推动江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我们要牢记服务港澳初心,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以南组团为重点,打造对接港澳桥头堡。南组团要抓住珠海至江门跨海通道建设契机,充分发挥连接港澳南通道的桥头堡作用,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新会银湖湾滨海新区与港澳开展绿色经济合作,打造面向港澳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大力支持台山在黄茅海西岸赤溪半岛规划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区,高品质建设滨海宜居、能源发展、临港经济、生态休闲四大板块,打造具有港澳风情的滨海新城。 (二)以多元化合作为抓手,深化与港澳科创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港澳联接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优势,加强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重点规划建设新会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台山广海湾能源“双碳”产业园。加强与港澳先进研发中心对接,深化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品、汽车零部件、先进材料、中医药等领域合作。加强与港澳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主动对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贸办事处、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澳门生产力中心,引入市场化国际化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实施清单式管理,为港澳资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以要素高效流动为目标,加强与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建设,主动开展综合交通对接,高效通达港澳,加快深圳至江门高铁高速、珠海至肇庆高铁、中山至开平高速、珠海至江门跨海通道等建设。主动开展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建设数据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共建大湾区大数据中心。主动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合作,完善对港澳输电网络、供气管道等供能网络建设,助力港澳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主动开展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强化与港澳水科技合作交流,助力保障港澳供水安全。 (四)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深化与港澳民生领域融合。推进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提升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功能,打造广东政务服务向境外延伸的样板。推动教育合作发展,积极引进港澳优质教育机构在江门办学,强化与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做好港澳籍人员子女就学保障工作。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江门设置医疗机构,做好港澳居民跨境就医、康养政策衔接,建设大湾区医疗养生基地。积极为港澳青年前来江门学习交流、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支持港澳居民使用跨境人民币在江门购房,高标准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不断增强港澳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一国两制”的认同感。 八、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建设新时代侨都,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携手海外侨胞共建大湾区、共圆中国梦。 (一)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水平改造好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精心筹划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活化利用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开平赤坎古镇、华侨古街区启明里、五邑银信等,唤起广大华侨华人共同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水平办好“少年中国说”、世界青年大会、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大力提升侨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以《中国侨都》杂志为龙头打造侨刊乡讯矩阵,用好海外华文媒体联盟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乡故事。 (二)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积极响应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新需求,加快中国(江门)“侨梦苑”建设,承办世界华商大会,联合深圳举办华侨华人产业·人才交易会,举办人文教育、科普、“双碳”、公共应急、人工智能等国际性专业峰会,构建华侨华人科技创新和经贸协作网络平台。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兴业作出全省示范。 (三)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构建面向海内外一站式法律服务综合体,推动华侨华人法律服务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听取广大华侨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推进华侨权益保护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国内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培训、诉讼代理等服务。设立域外法律查明机构,提供域外法律查明、商事调解、法律数据信息等服务。深化深圳江门仲裁合作,设立国际仲裁合作平台,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国际化的仲裁服务。 (四)建设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侨务智库功能。加强海内外侨务新情况新趋势研究,为国家侨务工作汇集侨情侨讯、制定政策、咨询建言提供智力支撑。打造国内一流侨务智库,联合知名侨校及研究机构组建高端智库联盟,深化与暨南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五邑大学提升华侨华人研究水平,在侨情数据库建设与分析、华文教育、人才培养、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打造全国侨务工作培训基地,市行政学院要创新开展侨务干部、华侨华人新生代研习培训等活动,在侨务研究和人才培养上走在全省前列。 九、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当前,江门正处于追赶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积极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十四五”时期引进10个以上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100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1000名急需紧缺的博士人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00万,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一)建设学习型城市,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提升校长、教研员、教师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五邑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到江门合作办学,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统筹抓好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成千上万的卓越工程师和侨都工匠,造就一大批优秀本土专家人才。加大党员干部轮训力度,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大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树立全球视野,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施“侨都英才”计划,加强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构建全球引才引智网络,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相关的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引进海内外院士科研团队,高水平建设院士研究院、院士科创基地,着力解决大湾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需求,促进关键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流创新科研团队,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尊重用人单位人才举荐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好成果。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用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坚持以事业留人,围绕大型产业集聚区、战略性产业集群,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大舞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四)提供专业高效服务,高标准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实施“千名处级干部联系千名重点人才”行动。充分发挥江门人才发展集团作用,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供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服务。做优人才管家,做好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工作,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的暖心服务。宣传好优秀人才典型,办好侨都国际人才节,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东西部共同富裕 江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建立系统的平衡发展政策体系,充分释放西部发展潜力,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一)坚持系统推进,创新东西部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市级组织统筹,建立东西部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牵头挂钩联系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统筹推进东西部区域合作。实行东西部对口合作,蓬江、江海与恩平,新会与台山,鹤山与开平结对协同发展,深化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度化交流。推动产业园区等合作共建,鼓励优质企业自愿按照市场规则,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设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西部人才引进、基础和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先导关键领域,引导国企和社会资本投入,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二)坚持差异化竞争,加快形成西部优势资源产业集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全力将江门西部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高质量建设大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农业特区”建设,创建冷链骨干物流基地,打造大湾区“中央大厨房”。加快锦江水库等优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食品饮料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水资源特色产业园。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区,发挥海洋大市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精深加工业,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制造等临海工业,培育壮大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高标准打造全域现代旅游产业示范区,重点支持建设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引进和培育大湾区首店经济、美丽经济和时尚产业,打造国际高端新品中国首发地。加快推进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台山上下川岛滨海旅游区、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高起点打造区域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保障基地,开展省海洋碳中和试点和示范应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碳汇增量,积极发展核能、氢能、光伏发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及储能电站,为大湾区提供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 (三)坚持优质均衡,推动西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西部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创新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市级统筹盘活教师编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开展校长、教研员、教师双向挂职锻炼,全面提升师资水平,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在西部普及,实现台开恩公办优质学位明显增加。大力支持西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智慧化共享,实现省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台开恩全覆盖。大力支持西部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建设G240台山段、G325开平恩平段等国省干线公路,推动广佛江珠城际动工建设,实现与江湛铁路贯通,加快农村物流、信息通信、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台开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十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一)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建设更有颜值的大美江门。江门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阳光海岸碧波千里,西江潭江浩浩荡荡,天露圭峰秀甲岭南,“小鸟天堂”独木成林、万鹭齐飞。江门文脉流长、英才辈出,涌现出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航空之父冯如、媒体泰斗吴冷西、享誉中外的34位院士。江门五邑山河大美、人杰地灵,我们要无比珍惜,精心塑造“山、水、文、城”共融的城乡整体风貌。呵护城乡自然肌理,高水平建设美丽海湾、万里碧道、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公园城市,让人们推窗见绿、漫步入园、悠然见山。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利用,探索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焕发甘化厂国家工业遗址、长堤风貌街等骑楼街新活力。高水平开展城市整体设计,引入国际专业团队,规划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客厅、城市门户,打造高绿度、高连通、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注入国际时尚、岭南风情、侨乡元素,实现多元文化美美与共,共享新时代侨都之美。 (二)优化城乡功能品质,建设更有品位的宜居江门。江门处在承东启西关键位置,是大湾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加快打造产城互联、园区互通、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内直达广深港澳,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提升主城区区域影响力,集中力量建好滨江新区、枢纽新城,成为集中体现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打造四个副中心,北组团中欧合作区建设为国际化特色产业示范区,南组团银湖湾滨海新城和港澳产业新城建设为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台开同城片区建设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镇海湾建设为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促进多极点发展,提升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建设水平,拓展城市发展新架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宜居社区建设,开发功能丰富、潮流时尚的城市综合体、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吃住行游购娱”品质需求。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圩镇、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高品质生态度假区、精品民宿、乡村酒店,让江门西部建设成为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三)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加低碳的生态江门。实施碳达峰行动,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江门大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整体保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加强城市绿道、森林湿地步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更加温暖的幸福江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努力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构建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托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坚决把孩子们的事办好。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打造更多技能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推进健康江门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卫生城市,引导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医疗机构提质增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格局,推广提升“长者饭堂”等公益服务项目,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住房需求。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关爱行动,逐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和孤儿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水平。提升侨都现代文明程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构建侨都现代文化传播新格局。 十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法治江门建设,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支持人大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加强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特色立法项目,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法治明确政府边界、规范市场行为,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门。社会治理事关侨都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治理,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高质量完成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围绕重大活动、敏感节点,强化预警预判、应对处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政治安全风险隐患。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及早化解涉土地、涉房地产、涉众金融等风险隐患,扎实抓好安全生产、食药品安全、应急救援、网络安全等各项工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平安江门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三)践行法治为民,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期待,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及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对标最优最好,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借鉴欧盟、港澳、深圳营商环境理念和经验,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与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国际科技、经贸提供仲裁及调解服务。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在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同志们!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发展合力。要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团结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汇聚起共同奋进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赶考”路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奋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冲天干劲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而不懈奋斗,努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