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扫兴式父母”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不少网友分享自身经历:兴致勃勃地给父母准备了惊喜,换来的不是欣喜和感谢,而是埋怨和不理解。
“扫兴”如同一道阴影,成为了不少孩子面对父母缄默不言的原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通过询问父母,确认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中级心理治疗师陈捷峰说,
当父母习惯性“扫兴”,孩子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尝试、选择或决定的机会,从而陷入自我怀疑,活得“纠结”和“拧巴”。
为什么父母会给予孩子“扫兴”的反馈?陈捷峰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父母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即使面对孩子时也无法放松;有的是因为父母习惯将自己放置于“权威”的地位,对孩子缺少耐心和平等沟通的能力;还有的是因为父母本身就不善言辞、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这导致他们用直接、强硬的态度掩盖了温情。
在他看来,父母的“扫兴”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如果父母在没有判断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孩子“扫兴”的反馈,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会迷茫、迷惑,不确定往哪个方向发展才是正确的。
其次,如果孩子分享的是一项小技能或者一件好事,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赞扬和肯定。若父母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孩子可能就会认为这件事是不对的,从而阻碍孩子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从情感上来讲,孩子也会受到伤害。一些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因而不愿再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离父母越来越远。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健康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呢?
陈捷峰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面对孩子的惊喜,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成长、懂事的赞扬,这是必要的。如果认为孩子还需要改进,可以在表达赞赏后指出哪里还有不足,这样孩子下一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长,是权威,要把孩子看成是和我们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甚至比我们更加情感丰富的一个人;
三、父母要善于观察总结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影响。在说话之前还是要思量一下,怎么说才不让对方觉得伤害。无论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亲子关系的建立经营中,父母的认可和支持,才是真正的“加分项”。
父母与孩子的爱,最理想的状态是“双向奔赴”。陈捷峰说,父母不妨敞开心扉,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爱,努力做“不扫兴”的父母。而作为子女,与其一直沉溺于这种伤害之中,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不扫兴的人。学着去倾听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犯错,允许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来源:江门日报;健康科普指导: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中级心理治疗师 陈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