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里行间寻觅真知,于心灵深处对话自我。近日,一场以“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为主题的阅读沙龙在江门市图书馆雅邑书社圆满举行。此次沙龙汇聚了来自金融、法律、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文学爱好者,怀揣着对书籍的无限热爱与对自我成长不懈追求,以书籍为镜,映照内心,分享着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深刻感悟与宝贵的人生经验。共同探索着书籍与自我成长之间的神秘联系。
在交流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智慧的种子在心间生根发芽。精彩的分享爆出好多有趣、有益的观点!
精彩观点碰撞
读者赛文以金融从业者的视角,结合“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的哲理,分享了个人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转变,并结合《谁可以这样爱我》和《牧羊少年的奇妙旅程》强调了爱与尊重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
热心读者王先生为读书会带来了巨大惊喜。他谦虚表示要多听大家讲,向大家学习。但话题有趣,气氛热烈,王先生按捺不住,为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即兴演说。阅历丰富的王先生讲述了他从“贴标签”到“撕标签”的心路历程。他讲到,人在成长过程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也就是不断“贴标签”的过程,到现在他开始放慢生活节奏,释放压力,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并告诉大家,在现代社会,专注力与屏蔽力很重要,掌握这两种能力,人才不会被外界的喧嚣迷惑,才有可能找到“自我”。
作品感悟分享
有位宝妈分享了她的阅读经历。作为六岁孩子的妈妈,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我的阿勒泰》中:“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张凤霞鼓励式的教育观让她深受触动。原来读书可以这样,什么都不为;或许,生活也可以这样,无须过度焦虑,也无须过度干预,而是要与孩子一同轻松快乐成长。
律师汪先生分享德国悬疑犯罪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该电影改编自德国作家费迪南·冯·席拉赫的畅销小说《科里尼案件》。影片中科林尼为追求心中认为的正义,三枪打死制造公司老板迈耶后,主动投案,并引出一系列惊人内幕,而影片最后,在宣判前夕,科林尼自杀而结束了所有未完成的审判程序。电影开放式的结局引起了汪先生的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律师,如何在法律与道德间寻求平衡。电影除了带来了唏嘘,也通过对电影或者类似案件的了解,不仅让汪律师得到启发,也促使法律工作者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从而彰显法律的荣耀,保障“人”的权利。
圆桌部落读书会成员阿遥则分享了《刘若英:我想跟你走》的感悟,书中讲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他从刘若英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坦诚和温柔的力量,也让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记忆,来使生命之旅更加丰富多彩。
14岁少年阿锋分享黑塞的《德米安》。在德米安和辛克莱尔两位主人公身上,他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遇、成长、互相影响。也许,我们都会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自己,互为镜像,共同提升,这就是认同,是融合。
读者阿咏分享了《绿山墙的安妮》的故事,主角安妮待人真诚,知恩图报,勇于认错。书中传递的信念是:若你选择快乐,快乐自会相伴;心怀憧憬,步履不停,终能抵达心中的彼岸。
圆桌部落读书会成员默尔索和一浩各自分享了《局外人》和《牧羊少年的奇妙之旅》,强调做真实的自己,追求真正的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互动环节
在活动尾声的互动环节中,默尔索赢得了图书馆颁发的文创奖品——“鸢飞鱼跃”陶瓷杯。据图书管理员阿信介绍,陈白沙的著作《白沙子》中提到了引号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飞鱼跃,其机在我引号。这句话寓意深远,提醒我们要排除外界的纷扰与杂念,回归本心,发掘并施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成长与完善。
结语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关于书籍的分享会,更是一次关于自我成长的深度对话。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不同的力量。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阅读的习惯、保持思考的能力、保持对自我的探索与接纳。期待大家与江门市图书馆的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