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至15日,“侨见江门 2024·华侨华人及港澳美术家江门写生交流活动”在江门举办。活动由市政协指导,市政协书画院与市公共外交协会主办,邀请了涂志伟、司徒绵、司徒维健、李金明等25位华侨华人、粤港澳美术家齐聚江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近年来,江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工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丰富的华侨华人文化资源,着力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建设。
9天时间里,江门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25位美术家激情创作、佳作频出,共创作作品100多幅,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江门绿美村庄的美丽风光,呈现了新时代江门的发展面貌。
▲美术家们来到赤坎华侨古镇,共同开展创作
▲侨乡景色生动地浮现在美术家的作品中
“江门真是画家的天堂”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现场写生、艺术沙龙、作品观摩、名家分享等环节。10月7日至12日,25位美术家深入台山、开平两地进行实地采风与写生创作。江门美丽的乡村风韵和独特的侨乡文化,点燃了美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将灵感和情感倾注于笔端,将江门之美落于纸上,以笔抒情,以画传意。
“江门真是画家的天堂,有太多好风景值得描绘,特色元素很多,民风也很好。”韶关翁源籍华侨美术家涂志伟表示,他希望画出更多江门美景,以此表现江门的侨乡文化。
碉楼是江门的一张名片。开平籍华侨美术家关旭耀认为,碉楼是侨乡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设计融合中西方风格,展现华侨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江门有一种令美术家着迷的魅力,这次我选择碉楼为主题,就是想展现这里最独特的一面。”关旭耀表示,江门有画不完的题材,他还要继续画下去。
祖籍恩平的侨胞郑海明饱含热泪地说:“我从来没回过家乡。写生过程中,我总会感到有种莫名的冲动,就像在用画笔来寻根。”棠下籍华侨美术家杨军也沉醉于故乡景色,他说:“江门的乡村独具特色,榕树、芭蕉、骑楼、木船,这些我都特别喜欢。”
华侨美术家司徒绵在开平赤坎出生长大,他的绘画主题始终围绕故土故人而展开,很多作品记录了五邑华侨华人早期赴美谋生的血泪辛酸,得到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他说:“我出生于侨乡,熟悉华侨们的辛酸血泪史,也觉得有必要将这些画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此次回到赤坎,司徒绵感触颇深,“活动拉近了我与家乡的距离,见到了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希望以后能多见面、多交流”。
涂志伟则表示,他将当代艺术的新思维、新视角融入这片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山水之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激发观众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也为江门这片宝地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
“活动选在江门并非偶然”
此次活动聚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侨华人美术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家,其中包括10多位在海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油画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独特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汇聚力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主席杨尧认为,这次交流活动选在江门并非偶然。江门不仅诞生了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人”的李铁夫,同时涌现了一大批五邑籍油画名家。江门的百年油画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和世界对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
杨尧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再创辉煌的活动,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汲取养分的机会,也让观众在观赏高水平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在市政协书画院理事王飞宇看来,这是一次取经之旅。他认为,中外美术家们的创作理念存在很多不同,交流碰撞很有必要。作为著名侨乡,江门举办此次活动,对加强海内外美术交流、增进与五邑籍华侨华人的情感交流、讲好江门故事也具有重要意义。
“很感激涂志伟、司徒绵等老师的经验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有助于加强中外美术家的感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美术水平。”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名誉主席李金明说。
10月13日,美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在市美术馆展出。展览现场,五邑大学学生庄紫茵与朋友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油画展,让我学到了不少艺术表达的技巧”。
同日下午,市政协书画院华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名家分享会在市文化馆举行,司徒绵在会上分享了他的创作心路、艺术思考,并展示部分华侨华人历史题材佳作,再现了早期华侨华人对美国西部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为本次写生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开平籍华侨美术家司徒维健表示,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民间友好,对于推动中外美术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更多美术家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用艺术形式讲好江门故事。
美国油画家协会大师级会员司徒绵:
推动侨乡美术事业蓬勃发展
江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记载和传颂着大量华侨华人爱国故事。以此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就像是窥探过往的万花筒,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再认识,通过画笔记录下那个时代华侨华人的人生百味:修铁路的华工、在洗衣房工作的华人、美国唐人街的景象……每一幅作品都承载了华侨华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梦想,也映射出他们在海外奋斗的感人故事,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华侨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精神风貌。
江门地区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重要的前沿阵地,应该发挥侨乡美术之力,深挖、利用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艺术作品讲好侨乡故事,激发社会各界对华侨华人历史的关注,加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联系,进一步推动华侨华人创作群体的壮大,传播和弘扬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唤起更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与家国情怀,推动侨乡美术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
多维交流促进侨乡美术向新而行
江门诞生了“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李铁夫,在他的影响下,江门油画得风气之先,侨乡文化更是为外来油画的本土化和江门油画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江门油画一直秉承着开放、包容和创新,形成鲜明的风格面貌,并输出大量人才和好作品。
然而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新的力量来支撑。进入新时代,只有站在一个全新视角上,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审视,进而反观自己的艺术,才能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次的美术交流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多维交流,美术家们能从中获得灵感、互相学习、提高技艺。此外,用画笔描绘出祖国发展的新面貌,也能激发出更多华侨华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关注,有助于进一步向外推广中华文化,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迈开更大的一步。
期待更多美术家加大创作力度,以根植于中国的审美和发展格局,挖掘更多侨乡元素,让江门油画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促进侨乡美术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