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像一本摊开的故事书,点缀其中的历史文化建筑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彩蛋,为读它的人带来惊喜”……近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系列片之《文脉粤传——江门》,聚焦江门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共鸣。
“侨”是江门最亮眼的名片。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江门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的城市,还有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大院等著名华侨建筑群。
给碉楼做“体检”,为侨胞送“家书”,让老街搭“影棚”……近年来,江门以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为抓手,把“侨”文脉延续下去,推动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保护
守护文脉根基
“江门为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0栋碉楼配备了专业的‘体检医生’,详细记录碉楼的数据,让每栋碉楼都有了自己的数字档案。”《文脉粤传——江门》的镜头,首先聚焦开平碉楼与村落。
△图为被誉为“开平碉楼第一楼”的瑞石楼。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延续“侨”文脉,做好保护工作是首位。近年来,江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坚持用“绣花功夫”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成效显著。
立法跑好第一棒。我市加强地方立法,近年来先后出台《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等,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同时,建立华侨历史文化法律保护机制。市侨联与司法、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涉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司+侨”“法+侨”“检+侨”为侨服务模式,做好侨墟和华侨华人故(旧)居保护工作。目前,全市建立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1402个、涉侨调解工作室45个、“检侨联络站”5个。
如果乘船途经新会“虎跳门”,一定会被一座灰顶黄面的西洋式建筑所吸引,那便是梅阁码头。这座码头与珠海隔江相望,曾是该村先侨出洋的起点,于上世纪7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在江门公益诉讼的助力以及侨胞乡贤的支持下,百年码头重焕生机。
这是江门探索推行“跨境听证+侨助治理+司法修复”的涉侨文物公益诉讼工作模式,推动构建涉侨文物多元保护格局的一个缩影。
2016年,离家30多年的蒋国良首次从澳门回梅阁寻根。为了寻找童年记忆,蒋国良专程来到梅阁码头,可他看到的却是码头地基沉降、纪念亭破败的场景,消息传开后,引起了广大海外乡亲的关注。
新会区人民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官介入后,发现文物破败失管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厘清各方职责,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修缮了破败的码头。2023年11月,梅阁码头修缮落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门这一公益诉讼案得到央视《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关注。
创新表达
塑造精神符号
跟随《文脉粤传——江门》的画面,来到赤坎华侨古镇关氏图书馆,《光裕月报》的“小编”们正在认真审稿。
据了解,《光裕月报》已持续刊印百年,是赤坎古镇关氏一族的家族刊物。月报内容包含族中亲属家事、家乡变化和家族重要活动,成为家乡宗亲与海外乡亲沟通情感与信息的重要桥梁。
在侨乡江门,至今还有一种特殊的“集体家书”——侨刊乡讯。它以中文为主要文字,却漂洋过海发行海外,源源不断地将家乡的信息带给海外乡亲,成为海外侨胞与祖(籍)国之间的精神纽带。
如今,不少侨胞远隔重洋,仍坚持订阅侨刊,就是因为喜欢看这些内容。“在侨刊里,我总能看到自己亲属或朋友的消息和报道,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华侨文史研究爱好者陈锦堂说。
不同于还在“活跃”的侨刊乡讯,曾被誉为“跨越山海的家书”的侨批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江门,经过创新表达、潮流包装,尘封的侨批焕发夺目光彩,被塑造为华侨的精神符号。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国内现存最早的侨批也出自江门。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挖掘、包装、传播、活化这些“老物件”,全国首创推出“侨批中的党史”,用全新视角包装推出的16期“侨批中的党史”短视频、100余个融媒体产品,将“养在深闺”的侨批文化迅速活化为“潮流网红”。
同时,江门注重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牵头打造了《侨批·家国》《侨批·中国》等18部侨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被广东省文化界赞为“江门戏剧现象”,让侨批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火起来。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华侨文化可看、可观、可体验、可感受。比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利用VR技术激活了视觉、听觉以活化侨史,颇受广大市民游客欢迎。
文旅融合
激发城市活力
近日,来自深圳的王永红一早和丈夫自驾到江门,第一站就来到电视剧《狂飙》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江门的骑楼街很有特色。”她说,江门充满了历史厚重感,旅游体验很好。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
江门依托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老街巷,打造了融汇中西韵味、凝聚历史气息的“天然影棚”,不少影视作品、综艺节目都选择在江门取景。“2023年,江门的厚积迎来了薄发,随着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取景地的《狂飙》热播,国内外影迷和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文脉粤传——江门》中提到。
文化“活”了,旅游才更“火”。当前,江门全力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新标杆、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积极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共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打造“江门3.3精彩之旅”,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在打造涉侨文旅品牌项目方面,江门致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为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文旅新地标、中国侨都华侨文化新载体。同时,加强品牌旅游线路建设,江门川岛海丝文化游径、江门侨乡世界遗产历史文化游径等5条游径成功入选省历史文化游径。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世遗游径、江门台山侨墟与洋楼游径、江门台山侨墟商埠游径等6条游径入选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江门致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为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文旅新地标、中国侨都华侨文化新载体。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除此之外,江门依托侨乡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开平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和粤港澳青年游学基地、此间国际研学基地、塘口空间等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用心讲好侨乡人文故事。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江门迎来更大的文旅新机遇。当下,江门正与深圳加强互动合作,以城乡差异化拓展省内市场,以地域、气候的差异化开拓国内市场,以文化的差异化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走出差异化发展的文旅融合之路,共同繁荣两地文旅市场。
延续侨乡文脉,担当文化使命,江门文化强市建设必将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