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本级暂未供应的政府储备土地(下称储备土地)面积广、位置分散、所处环境复杂,一直以来的土地管护工作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为盘活土地资源,提升管护效能,市土地储备中心“以租代管”破解储备土地管理难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储备土地临时利用面积从40亩扩大到1420亩,年租金收入从100万元增加到 3600万元,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000个,逐渐形成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江门经验”,成为其他省、市土地储备机构学习的经验模板。
一是创新模式,破解储备土地临时利用难题。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土地储备机构为盘活暂未供应的储备土地而“想方设法”,不少企业却出于临时利用周期短、影响生产经营连续性的顾虑对租用储备土地“望而却步”。为此,市土地储备中心创新模式,在公开招租时约定“合同到期可申请续租,开发利用前无条件清场”,由意向承租户自行评估招租条件和经营风险后,按需参与竞租,大大增强了企业群众的投资经营信心;同时科学研判土地开发时序,在供地前及时协调承租户退租清场,保障土地供应不受影响,有效兼顾了储备土地短期临时利用运营与供地需要。
二是凝聚合力,保障储备土地不被侵占破坏。在实现储备土地“以租代管”的同时,市土地储备中心还针对出租地块的实际情况,与承租户约定“一地一策”措施,如针对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储备土地,由承租户做好创文创卫、城市品质提升相关的 “门前三包”;对靠山近水的储备土地,要求承租户加强防范滑坡内涝;对用于堆放物料、建筑设施用房的储备土地,强调扬尘整治、防治污染要求等……在合力作用之下,储备土地管护精细化程度大大提升。此外,市土地储备中心还建立了储备土地“日常常规巡查、灾害天气前后动态巡查、重要时点强化巡查”机制,结合无人机、24小时监控等科技手段排除管护死角,切实做好承租户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非法倾倒垃圾余泥、违章搭建等现象大大减少。2022全年,市土地储备中心共组织超过700人次参与了对11000余亩储备土地的巡查管护工作。
三是关注民生,为民生改善添砖加瓦。市土地储备中心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将适合临时利用的储备土地优先保障我市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公益项目的使用需求。通过协议出租方式,及时解决了中江高速扩建项目服务场地、市一职实训车间临时用地、农林双朗小学放学等候区临时用地等需求;“为群众办实事”期间,累计安排超过70000平方米储备土地临时用作停车场,折合新增停车位超过2500个,有力改善老城区周边群众停车难问题;积极调整储备土地临时用途,配合群星公园提质改造工程,助力我市品质提升等。通过持续不懈地探索创新,储备土地临时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