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商务工作良好开局。
一、主要商务指标运行情况
(一)外贸创历史新高。全市进出口总值1789.5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25.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排全省第四,珠三角九市第一;其中,出口1465.7亿元,增长30.2%,增速排全省第二;进口323.8亿元,增长6.7%。
(二)消费持续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10亿元,增长9.9%。
(三)招商引资上新台阶。全市引进超亿元项目273个,增长29.4%;投资额1552.4亿元,增长24.5%。其中,超10亿元(含10亿元)项目40个,增长21.2%,投资额962.9亿元,增长12.2%;超20亿元(含20亿元)项目18个,与2020年持平,投资额708.9亿元,增长2%。全市已供地项目218个,落地率79.9%;投资额1246.5亿元,占总投资的80.3%。签约项目(未供地)55个,投资额305.9亿元。投资超100亿元的新达金属新材料科技项目签约落户,投资50亿元的巴德富环保新材料华南综合生产基地落地建设。利用外资方面,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金额62.26亿元,下降25.01%;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2.98亿元,下降59.41%。
二、主要工作
(一)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坚持落实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办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商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高标准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扎实、有序地统筹推进学习教育、专题宣传、特色活动等工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心、走深、走实。抓好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志愿服务、扶贫济困、对口援建等工作。2021年,市商务局获得市直机关集体荣誉称号2项,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局党总支在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插旗亮牌”目标化考核中,上、下半年均获得“红旗”,党员干部获得省级、市级先进个人荣誉共5项,局多项专项工作受到省直、市直有关部门表扬肯定。
(二)大力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制定《江门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出台《江门市外贸高质量创新发展资金实施细则》,从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防范国际贸易风险、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和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等四个方向设立16个扶持项目,对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制定《2021年江门市重点展览计划》,组织企业参加90场境内外知名展览,在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打造“江门制造”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区,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树品牌。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放量增长,超额完成省下达工作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年兑付各级外贸扶持资金超5300万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支持范围,在支持短期出口信用险和保险公司平台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新增对企业购买中国出口信保资信服务的费用支持。加强助企扶企服务。推动成立江门贸易促进发展联盟,为行业企业打造一个开放性、引领性和服务性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我市贸易高质量发展。发挥“关地企”直通车机制作用,围绕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国能台电煤炭进口、保税物流发展、跨境电商发展等议题召开了7场“关地企”直通车会议,解决重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例如,协调推动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进口154万吨煤炭,并首次纳入江门统计。联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远海运集团召开江门市外贸企业海运对接会,帮助外贸企业缓解集装箱运输供需矛盾的压力。推动重大贸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申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江门高新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抢抓RCEP生效机遇,积极对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在我市建立全国唯一的“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推动江门北站开通中欧班列始发站,开展中欧班列模式试运行。
(三)大力促进消费提档升级。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电商平台、金融机构、商贸企业等资源,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主题促消费、“精彩·夜侨都”消费节、电商直播节等促消费活动和“粤菜师傅”江门五邑美食名店、名菜、名点评选活动,派发总价值1000万元的金融助力消费券,支持举办首届中国(江门)食品产业博览会,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稳定增长。促进商贸行业协会健康发展。指导成立江门市商业协会,成为我市商贸流通企业首个行业组织商会。设立茶饮专业委员会,探索打造全国首个新中式茶饮基地,打响“江门茶饮”特色消费品牌。举办江门商业发展大会,发布大型招商项目90个,推动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重大商业项目开业(动工)。优化消费环境。制定《江门市商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载体升级,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获评广东省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制定《江门市区农贸市场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指导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推动水街市场、群星市场、水南市场、田边市场、白庙市场等12个市场完成升级改造。
(四)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实施“链长制”,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摩托车等产业链开展专题研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精准招商。全市引进超亿元重点产业链项目202个,计划投资额937.45亿元。瞄准重点区域全力攻坚。市领导带队赴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等地敲门招商,积极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投资超亿元项目108个,占全市引进超亿元项目数的39.6%;投资额813.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2.4%。锚定“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目标抓落实。引进超亿元制造类项目228个,增长33.3%,占全市引进超亿元项目的83.5%;投资额1006.9亿元,增长77.3%,占总投资额64.9%。每季度组织各县(市、区)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共推动421个项目动工投产,投资额2484.53亿元。推动招商机制体制创新。加大对全市招商工作的统筹力度,建立重点工业项目评审、招商工作考核等招商机制。加强重点区域招商,全市在重点招商区域举办重大招商活动近10场。强化对外驻点招商,在东莞市设立江门驻东莞投资促进中心。
(五)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做好入境旅客接转分流、粤港跨境货物运输“三点一线”管理、水运口岸疫情防控等工作,确保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全覆盖”“无盲区”。累计接转分流入境旅客9328人,没有发生一例因接转工作引起的疫情传播。我市冬春季粤港跨境货车作业点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经验做法被省陆空口岸专班转发。抓好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强化检查督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进口、出口发展不均衡,进口短板明显。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滞后。
(二)商贸在库限额以上企业比例较低,缺乏支柱企业、较大规模电商平台,对消费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
(三)产业招商支撑体系薄弱,特色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滞后。招商机制体制存在短板,市一级对招商要素资源的统筹能力有待增强。专业招商能力建设薄弱、招商引资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有待提高。
(四)口岸基础设施较落后,欠缺枢纽口岸和公共型临海口岸,口岸信息化建设滞后。
四、2022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1+6+3”工作安排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紧紧抓住“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商务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商务工作的预期目标是:进出口总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增长12.5%。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懂弄通做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商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新一轮加强党建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动机关工作创新创优。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增强工作落实执行力,抓好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志愿服务、扶贫济困、对口援建等工作。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作风保障。
(二)扎实抓好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深化江港澳经贸交流合作,用好华侨华人资源,拓展全球经贸网络。加大对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支持力度,首次将100场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展会纳入重点展览计划。完善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架构和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大广海湾RCEP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建设。用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对RCEP协定规则的领悟力和运用能力,扩大对RCEP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扩大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规模,推动企业成为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培育品牌,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跨境电商集聚园区,积极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引导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报“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跨境电商自主品牌,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引导中小企业使用公共型海外仓。推动申建大宗商品进口监管指定监管场所,扩大粮食、原糖、木浆、原木等大宗商品和食品、冻品等日用消费品进口规模。
(三)扎实抓好消费扩容提质。制定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壮大商贸企业主体,支持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扩大汽车、餐饮、文旅等消费,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智能家居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促消费平台,组织开展市县联动、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各类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活力。重点做好派发春节消费券、“精彩·夜侨都”、“江门茶饮节”等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升江门消费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推动新会大新路步行街、台山历史文化街区等有条件的步行街(商圈)申报广东省特色示范步行街(商圈)。创新展览服务,积极培育举办第二届中国(江门)食品产业博览会,指导做好第十二届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筹备工作,继续推动展会升级提档,深化商务配对服务,重点做大展会规模。
(四)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组团、中欧产业园、特色园区,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我市重点发展的14条产业链,主动对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外溢区域,加强对欧盟、RCEP成员国的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力争在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上实现重大突破。发挥江门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互补优势,推动建立“总部+基地”“龙头+配套”的产业合作模式。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推动外资项目加快落户、增资扩产。每季度举办重大项目动工(投产)活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现工业经济规模质效同步提升。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完善市政府投资促进管理机制,组建专职招商队伍,加强资源要素统筹保障,落实重点工业项目评审办法,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招商项目从“招、落、投、服”全链条闭环管理。强化项目合同履约监管,建立完善项目评价、退出等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容错免责,提高招商项目质量效益,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深圳、广州、东莞、上海等城市为重点,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深化以商引商、委托招商,探索资本招商。
(五)扎实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吸引和服务华侨华人回家乡投资兴业。申报建设江门西部保税物流中心(B型),谋划建设江门综合保税区,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推动江门北站开通中欧班列,加快“智慧口岸”“绿色口岸”建设,促进物流通关一体化改革,建设“组合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六)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抓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完善工作指引,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持续抓好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