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江门市水利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围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深入实施机关党建“五大行动”,指导成立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以下简称“碧道党支部”),把党旗插在工地上,在项目攻坚克难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2021年以来,碧道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有形嵌入施工一线,使党建工作成为助推碧道建设的“红色引擎”,为项目凝心聚力、强筋壮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工地上。至今,江门市已高质量建成碧道364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2022年,江门碧道建设获省河长办激励,蓬江、江海两区各获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目前,碧道延伸到哪里,人气就汇集到哪里,人水和谐的生态效应逐步显现。
一、工作背景
高质量推动万里碧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平台,站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水、岸、城、乡联动发展的高度系统推进,是广东治水理念的一次重大而深刻的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碧道建设纳入市的重点项目,作为我市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践行水利发展总基调、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涉及三区四市现有29条河流,共计河流长度260.15公里。工程采取EPC模式建设,工期为两年,时间紧、任务重。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促基建、以基建强党建,2021年5月,在市直机关工委、新会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碧道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太平洋建设集团”和项目监理单位“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共有党员29人,设支委3人。
二、主要做法
碧道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树立一切工作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理念,把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有效调动干部资源、技术资源、部门资源等,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
(一)增强“红色信念”,把理论武装在一线
碧道党支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政治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由于碧道项目涉及三区四市,不同岗位的党员工作时间、地点也不同,平时缺乏集中学习的机会。碧道党支部针对这种情况,主动与太平洋建设集团项目负责人沟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每月组织生活清单为抓手,用好“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成立以来,共召开党员大会18次,支委会19次,支部书记为党员上党课6次。党支部还积极引导党员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支部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开展自学,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把握精髓要义,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党员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开幕等,学习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化思想建设,锤炼党性修养。
二是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碧道党支部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活动,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组织党员走进中共新会区委旧址、新会独立团诞生地、鹤山中共鹤山支部旧址、鹤山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4次,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时代新人。
(二)发动“红色引擎”,把支部建立在一线
碧道党支部坚持把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变“两张皮”为“一盘棋”,用好党建“加法”,画好“党建+中心工作”的同心圆。
一是完善组织机制。碧道党支部优化支部组织结构,将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务工人员中的党员组织起来,以制度管人管事,印发“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红色小册子,建立“三会一课”等工作机制,规范党建阵地,建设“六有一好”(有组织、有制度、有教育、有活动、有场所、有标识、作用发挥好),切实将党建工作纳入到项目管理体制之中,以党建工作标准化助推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碧道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务公开制度,支部书记为党员上专题党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将党员教育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党支部到浙江嘉兴学习工地党建经验,进一步提升支委会的党建水平,增强党性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结合项目工作,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岗,在混凝土灌注杭桩,桥梁等工作中,党员出列,先锋带头,党员在项目建设任务中勇挑重担、在中心工作任务中担当主力,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冯建新等一批党员处处身先士卒作表率,施工队员们深受鼓舞,干事热情高涨,抢进度抓速度,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疫情和雨季、汛情等影响,如期完工,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三)发挥“红色力量”,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碧道党支部坚持“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及时化解问题,加快建设进度。
一是建立挂图作战工作机制。碧道党支部围绕项目工作任务,以“线路图”“进度表”形式建立“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晒”出来,插上小红旗,倒逼工程项目进度。党员蹲点项目建设一线,在项目现场协商工作推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重难点问题研讨会,梳理项目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分享有效措施,形成“难题共解、经验互推”的良好氛围,推动项目工程任务在一线贯彻落实。如鹤山市古劳升平桥是鹤山碧道的一个控制节点,由于受河道行洪影响,必须在非汛期施工完成水下部分,施工时间只有6个月,任务重,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党员乔和平同志带领参建各方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对策,决定在水利项目创新使用BIM技术,通过BIM建模推演工期,做到目标预判,经过参建各方的努力,工程顺利在汛期前完成水下部分施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节约成本,还有效缩短建设工期。
二是构建层级难题解决机制。在项目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先由碧道党支部研究解决;党支部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市水利局、项目指挥部进行协调解决。如针对部分项目混凝土外观质量差问题,碧道党支部联合市水利局、市水利质量管理中心等单位,从人员、模板到施工技术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经研究,采取强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方法,事前进行班组技术交底,注意控制要点;事中进行旁站监理,加强技术管理;事后及时检查,发现外观缺陷及时按施工方案进行修补完善,使混凝土外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台山市鹏权路箱涵是台山市碧道建设的一个施工难点。由于施工点临近楼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着多年党龄的碧道施工指挥部总负责人刘通飞,深入现场,组织监理单位总负责人、项目总监等多次召开安全和技术协调会,结合现场实际,采取分段施工、抛石护脚、混凝土水下浇筑技术,配合钢板桩、松木桩等安全措施,仅用96天就 完成水下节段施工,并回填土至安全位置,最终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很好地化解了项目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三是完善项目验收工作机制。碧道工程分布在三区四市,施工人员素质不一,资料整理困难,影响项目验收。为加快验收进度,碧道党支部完善项目验收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先后4次开展集中培训,邀请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心多次现场指导,彻底解决资料整理不规范、填写不统一、质量不高的难题。另一方面,召开奋战百日动员会,协调参建单位加快验收步伐,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年度任务。目前,蓬江区、江海区、恩平市已完成分部工程验收并投入使用,其他县(市、区)大部分分部工程也完成验收,争取今年底完成所有分部工程的验收工作。
(四)发扬“红色榜样”,把社会责任落实在一线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忘。碧道党支部主动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本地的慈善公益活动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助力乡村振兴,为社会民安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党支部的引导下,两年来,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向江门市蓬江区慈善会捐款60万元助力公益事业发展,向蓬江区教育发展基金捐款100万元助力蓬江教育。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捐款38万元助力蓬江区杜阮镇、恩平市大田镇乡村振兴建设。面对今年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 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再次捐赠防疫用品700余份,价值20余万元,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活动近100人次。组织党员开展以“义务植树”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三、工作成效
项目建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通过建立碧道党支部,将党建与碧道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筑牢了,力量聚集起来了,责任担起了,碧道建设变得更有保障了。党建的红色基因和水利的蓝色力量在江门碧道项目建设上,奏响了一段党建引领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
(一)以人为本,让流动党员得到保障。针对建筑工地党员流动性强、身份确认难等问题,碧道党支部主动查找工地上的党员,认真细致做好党员登记,让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为碧道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奠定了组织基础。碧道党支部作为 “凝聚核”,架设起了工地党员与企业、党员与普通工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使项目参建各方信任度明显增强,关系更为融洽,一线职工的所思所想和个人诉求得到重视,及时化解劳资纠纷、安全隐患、班组矛盾等,形成了工地人际和谐、生产稳定的大好局面。不少的党员都说:终于回到组织怀抱,找到了“家”的感觉。
(二)以生态为纲,让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江门市以万里碧道建设为契机,优化完善了江门河流防洪体系、提升了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改善了河湖生态系统,江门碧道正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津津乐道的网红打卡地!如西江外海段碧道基于“弹性”河漫滩的概念,对西江滩涂地植被结合地形进行梳理、补种,分别种植落羽杉、芦苇、黄菖蒲等不同植物,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空间体系,恢复江岸生态系统,吸引众多白鹭、水鸟等野生动物在此休憩。江海区乡村绿廊碧道更是跻身广东省“十大最生态碧道”之一,通过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跑步道、骑行道延续不间断、无障碍,乡村绿廊碧道已然形成集田园野趣、休闲运动、龙舟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活力廊道,呈现出一幅碧水畅流、江河安澜、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画卷。
(三)以经济为带,让水经济、水文化得到发展。江门碧道系统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建设,构建了市域城乡游憩系统,大力催生滨水经济带。开平大沙两山碧道是江门市十大网红打卡点之一。大沙镇在提高碧道防洪标准,保障流域内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活用村中自然资源,建设生态社区,成立了村民市集合作社,开发文创产品、自然教育课程、生态夜观、民宿等旅游项目,推动生态产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业态蓬勃发展,让大塘面村实现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江门水道碧道新会段把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梁启超故居、陈皮村以及即将开展的新会乡村振兴风貌带有机串联起来,打造成为新会区一张靓丽的水生态名片,成为市民平时休闲活动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