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江与睦洲河交汇处,有着一座充满“人情味”和“年代感”的水闸。它,历经风雨沧桑而不惊,历遇洪潮侵袭而不倒,见证着它矢志坚守睦洲镇的发展变迁。
启航:历史的选择
翻开昔日那段尘封的历史,看着睦洲河上那波光粼粼的西江水,很难想象,昔日的睦洲河由于支流众多、河涌交错,加上下游银洲湖潮水位较低,在汛期特别是洪水高发期,随着水位上涨,容易出现水位高、流速大的问题,不仅房屋受浸、粮食被淹、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较大威胁。
为了提升区域抗洪能力,有效抵御洪涝侵袭,更好地保障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77年10月,睦洲枢纽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从此拉开了属于它的历史序幕。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任何重型机械,所有工程建设只能依靠人力。数百名建设人员用自己的铁肩钢臂,担泥石、凿堤岸、筑堤坝,在睦洲河畔奋战了1000多个日夜,建成了一座抗洪排涝的水利重器。
作为极具标志性的水利工程,睦洲枢纽工程是一座以防洪、排涝并兼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常规水闸和船闸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闸采用重力式结构,属中型水闸,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设计过闸流量600m3/s,校核过闸流量 800m3/s;防洪闸总净宽50m,单孔净宽10m,共5孔。船闸所在的睦洲水道为Ⅴ级航道,其通航船舶吨级为300吨级;通航闸的上下闸首长18m、宽12m,闸室长140m、宽16m。是江新联围重要的闭口闸之一。
坚守:承担治水重任
相比起“睦洲枢纽工程”这个相对专业而复杂的称谓,当地人更喜欢叫它“五孔闸”。除了承担着防洪排涝、灌溉通航等工程功能以外,时间还赋予了它独有的人文色彩。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沿水而游、与水为伴,是当时人们解暑休闲的主要方式。因此,“五孔闸”也成为了一代代睦洲人成长的历史见证。
我们不曾知,这座历经40多年风雨变幻的中型水闸,曾经受多少次洪潮冲击,曾护佑多少亩粮食庄稼免受浸淹、多少家房屋免遭损坏,曾因水运之便助力地方实现多少的经济受益,曾走进多少人的青春岁月、伴随着他们成长。但我们知道,无论风多狂、雨多大、“洪兽”有多凶猛,“五孔闸”始终站在最前线、挡在最前面,为守护地方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五孔闸”建成后,155公里支堤变为内堤,围内支堤不再受西江洪水威胁,当时围内33.3万亩耕地和51.9万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江门会城等城镇的防洪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围内的13.2万亩内涝耕地也有了显著改善,成为了昔日保护一方水土的水利“重器”、人文象征。
蜕变:连接幸福新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睦洲水闸的主体结构和附属设施也日渐老化,加上当时设计的防洪标准相对不高,面对当前越发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已满足不了保护地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此,新会计划投入5800多万元,启动开展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
如何更好地推动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提质增效,新会区水利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水利系统“党建进工地”的形式内涵,推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凝聚于项目建设一线,成立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临时党支部,全面推动党建与水利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创新等各方面、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江新联围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是全区乃至全市的重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体量较大,关键节点多。临时支部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发挥参建各方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更加严谨、专业的标准,从严抓好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安全各个环节,努力把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打造成为质量过硬、专业规范的样板工程、行业标杆。”临时党支部书记赵伟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临时党支部成为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参建各方沟通的重要阵地,各方的密切沟通联系,促使工程建设更加规范高效。尤其是新会水利系统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水利先锋突击队”主要负责攻坚破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临时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史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学习月主题活动和赴兄弟单位学习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党员真正把思想统一在工地一线,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加深水利业务建设经验交流,推动党建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各项工作更加高效。目前,睦洲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成功创建水利行业绿色标杆工地,已完成船闸和水闸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