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广东省正式入汛。市水利局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灾,以“四不”即“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为目标,在做好新冠肺炎感染的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水利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加强防汛责任落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度汛安全。
一、压实防汛责任。汛前,市水利局逐个核定落实全市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和山洪灾害防治“五员”岗位职责,并通过分级、分片方式对新上岗责任人开展培训。自2021年汛后以来,全市开展培训和演练共64场次,参加3200人次。全市3109宗有防汛任务的水利工程均制定了防洪应急预案,7个县(市、区)、75个镇(街)、1301个行政村和社区均编制了本级防汛应急预案,727个山洪灾害防治自然村全部落实山洪灾害“包保”责任制和“一页纸”预案。全市水利系统已于3月21日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测全市雨情、水情、汛情、工情,督促和指导各地落实好防御工作措施,市水利局每天对各级防汛责任人上岗履职情况进行抽查和指导,确保“最后一公里”责任到位。
二、抓好问题清单整改。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市水利局在3月1日至10日派出8个由局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共抽查检查点105个,重点查找全市防汛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发现问题75个,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以“一市一单”形式下发各地限期整改,并反馈给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汛期到来前将组织开展“回头看”检查。对于隐患较为严重影响度汛的,实行一案一策,确保主汛期到来前完成整改并落实好应急度汛方案;重点对全市93宗在建水利工程实行全覆盖防汛安全检查,制定应急度汛方案,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三、持续补强水利工程短板。加大投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启动实施242宗水利建设项目,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91亿元,目前,一季度已开工建设136宗项目,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5亿元。重点强化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完成91.764公里江新联围加固工程建设,全线堤围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348公里已建成碧道均达到规划防洪标准;50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西江潭江14条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潭江河流治理工程(新会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项目按时保质推进,进一步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落实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投入资金328万元,全部完成13宗水毁工程修复。加强农村防涝排涝工作。针对全市重点易涝区,督促加强农村排涝设施管理,抓好排涝河道及渠道的清理整治,提升排涝站的排涝能力。加强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以总河长令的形式推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目前,全市列入水利部台账的妨碍行洪突出问题共7宗,已完成整改3宗,整改率达43%,高于省水利厅下达目标任务,整改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四、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开展我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通过召开普查专题会、编制实施方案、落实技术支撑单位、培训宣传和督导检查等形式,全面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省级调查任务,市、县两级正在审核、汇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为下一步防洪减灾决策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开展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选取新会、鹤山两个县及14个镇作为试点示范推进,全面构建落实市、县、镇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健全完善各级防汛预案体系,市级已编制完成潭江流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和城市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潭江流域防洪预报调度方案。“智慧水利”助力提升流域统筹管理水平。抓紧开展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江新联围水系联调联控工作体系,实施潭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江门城区水系联调联控系统和江门市智慧水利创新工程建设,推进全市水系“联调联控一张图,实现信息共享、调控一体”,争创全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项目先行先试示范点。落实水利防汛抢险支撑保障。市、县水利部门建立了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专家库,储备专家127人,建成由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水利部门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队伍28支,建立8个专用物资储备仓库,按标准足额储备防汛应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