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江区聚焦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采取“坚持一个统筹、推动四大综合、实施N种监督”的“1+4+N”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权责统一、规范高效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体现蓬江担当,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坚持一个统筹,夯实规范执法“硬基底”
一是高站位推进改革规范化运行。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强化党委主导作用,区委依法治区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规范管理以制度先行、以标杆引领,出台制度文件24份,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系列指引,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二是高标准打造示范树标杆。选取白沙街道执法办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全区镇(街)执法办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参与编制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引标准入选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蓬江指引”上升为“全国标准”,以“有形硬件”规范化助力提升“无形影响力”,实现双轮驱动为改革蓄势赋能。三是高要求促进党建执法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各镇(街)由“一把手”担任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主任,实现基层综合执法统一调度。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党支部,党建工作与执法工作同向发力,探索综合执法“党建+”新模式,有力解决基层堵点问题282项。
二、推动四大综合,提升规范执法“软实力”
一是职权事项综合。坚持以赋权增能为基准点靶向用力,下放501项职权由镇(街)行使,建立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让“进退有序”成为常态,确保赋权精准有效。依托执法公示平台公示职权事项目录清单,全面规范和明确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事项和执法程序,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执法有据”。二是执法队伍综合。下达67名执法专项编制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推动区直部门派驻机构纳入镇(街)综合执法队伍,由镇(街)统一指挥管理,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法治力量,建立“微网格+执法网格”融合模式,协同作战打通网格“微循环”。创新“导师制”培训模式获全省推广,聘任37名执法业务骨干组建“导师团”,推行实地带教、执法场景演练、手绘漫画以案说法、执法“大比武”等多种实战实训模式,全面有效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三是执法方式综合。架起“社区+商户”连心桥,依托社区网格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引导商户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发布减免罚清单526条,各镇(街)作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31宗,减少经济损失约284万元。推动信用修复业务指导前移,在全市率先实施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助力企业修复信用重回竞争“快车道”。四是办案平台综合。推动“粤执法”办案平台应用全覆盖,实现执法流程标准化、执法办案智能化。改革以来各镇(街)应用“粤执法”平台办案2.2万余宗,平台办理案件平均数、人均办案量位居全市前列。打通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粤执法”数据融合,累计推送案源信息43135条,切实提升执法协作效率。
三、实施“N”种监督,激发规范执法“新活力”
一是“由上至下”探索进驻式执法监督。由区司法局和下放职权部门组成监督检查工作组,聚焦改革痛点难点,面对面为镇(街)把脉问诊,提升执法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纵向到底”设立镇(街)一级执法监督机构。发挥司法所在行政调解、矛盾排查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开展“清单式”“伴随式”执法监督。三是“内外联动”凝聚监督合力。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社会监督员制度,保障公众对行政执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拓宽监督渠道、延伸监督触角。四是“末端治理”打好执法监督“组合拳”。强化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行政审判、检察监督的衔接互动,对各镇(街)开展各类监督110家次,核查处理执法问题线索406条,加快推动解决执法领域突出问题。
接下来,蓬江区将持续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把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紧密契合社会基层治理需要,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为新时代蓬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