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开平市司法局退休干部谢羡恒“退而不休”,2017年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曾获江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人民调解员”“十佳人民调解能手”,2022年退休后返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他如“老黄牛”一样扎根基层30余年,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用“法、理、情”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和美篇章,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银龄力量。
以法为纲,用安定换安心
谢羡恒是土生土长的开平市塘口镇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恒叔”。2019年,开平市首家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塘口镇恒叔调解室成立,谢羡恒担任工作室主理人以来,发挥本地人的身份优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宗,累计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在他的“春风化雨”般的调解艺术下,塘口镇辖区内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械斗或重大民转刑案件,为老百姓安居乐业、返乡人员安心创业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千万工程”在南粤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谢羡恒积极推动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通过“人熟、地熟、情况熟”搭建起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网络,在塘口墟村级信访驿站、塘口镇网上巡回法庭等平台大力推广“信访超市+外送调解服务”“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等“一站式处理”调解服务,加大“警调对接”联动协作,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增援和稳控能力,化解老百姓的“千千结”。
近两年来,恒叔调解室通过“警调对接”机制调处的10宗矛盾纠纷案件均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发酵为“大冲突”。如今年春节前夕,塘口司法所接到关姨(化名)等40余名清洁工人追讨欠薪的求助,谢羡恒迅速联合塘口镇劳动部门、公司代表进行前期调查,当即联系开平市法律援助处启动欠薪维权“绿色通道”。他一方面以法理为准绳向公司负责人释法普法,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耐心劝解工人们接纳分期付款,并进行司法确认的调解方案,最终成功帮助49名清洁工人追回薪酬28万余元,快速妥善为工人们解决了燃眉之急,用法治守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岁末年初的社会和谐稳定。
以理释法,以和谐促和美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2年退休返聘后,谢羡恒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田间地头、碉楼祠堂、街头巷尾,耐心解答村民关于土地确权、继承法、婚姻法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对辖区内的村情民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是个“百事通”。
当大家有争议纠纷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找“恒叔”说事评理。他坚持“自家人理自家事”的调解理念,将互谅互让、亲仁善邻、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通过“法言法语”化解邻里纠纷、维系血脉亲情,运用法治之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妥善化解了李某某与某村征地拆迁纠纷等案件,依法维护了“出嫁女”、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等群体的合法权益,获得了乡亲们的高度信任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塘口镇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又是百年侨镇,侨务资源禀赋。谢羡恒时刻关注侨乡群众学法用法和游客遇事找法的需求,大力推动法治服务紧跟“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及全域旅游、研学旅行等乡村新业态发展。他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走进民宿听意见问需求,在碉楼景区周边增设“碉楼样式”法治宣传栏、法治标牌,利用基层法治阵地推出“碉楼下的法治讲堂”“榕树头下的民法典课堂”等法景相容的群众性、沉浸式普法课堂,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用得上、传得开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新。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塘口镇强亚村于2022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浸润人心的法治氛围日渐成为塘口镇和美乡村新图景的亮丽“底色”。
以情动人,靠真诚换真心
作为基层治理经验丰富的“老黄牛”,谢羡恒利用自身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基层工作经验,当好言传身教的“导师”。通过定期参加司法所工作会议、人民调解业务座谈等,倾囊相授群众工作经验,讲授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的调解工作方法。
身为老党员的他身先士卒,利用本土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在年轻干部当中传承司法为民初心,用心用情树立“身教”榜样。通过调解旁听、庭审旁听、“双百行动”共建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帮助专职人民调解员、驻村律师、乡村“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提升法治素养和能力,推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队伍成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重要力量。
老牛亦有冲天劲,不待扬鞭自奋蹄。谢羡恒就是这么一个“老黄牛”,一辈子躬身基层,扎根乡村振兴第一线,默默无闻深耕法治“责任田”,坚守“老字号”初心,以银龄担当服务“百千万工程”,绘出开平大地“百千万工程”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