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是一座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陈皮之乡”之称,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近年来,新会区司法局坚持人民调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挖掘和汲取历史文化精髓,因势利导培树“禾美+”调解品牌,进一步推动构建江门市“和谐社会 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打造独具“粤味”的广东调解品牌,使“枫桥经验”在葵乡大地上生机勃发,绽放炫丽光彩,绘就人民调解新篇章。新会区司法局近五年来三次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启超故里说“乡治”——打造“家风枫桥”
新会民风纯朴、人才辈出,近代名人梁启超出自新会,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有着“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梁启超于1925年撰写《乡治》一文,旁征博引地论述了“乡治”的历史渊源,详细地介绍了家乡茶坑村的乡治理念、乡治架构、乡治做法。时光流转近百年过去了,“乡治”论中的思想、主张并未过时,对现今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梁启超的子女皆出类拔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足以证明以梁启超家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之于个人的教化作用、之于社会的治理功能。启超精神浸润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新会人,成为新会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新会区将启超“乡治”思想、家风文化精神应用到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引入到矛盾纠纷化解中,坚持法治、突出德治、强调自治,大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如今,在新会1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街道到乡村社区,随处都有调解组织的存在,“大调解”织就的网络遍布全区。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调解组织307个,其中镇(街)人民调解中心1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36个,其他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60个。全区1679名人民调解员充分利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家风教化、家教实践运用到调解工作中,使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常态化,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化解在当地”。
“小鸟天堂”话和谐——绘就“榕树枫景”
小鸟天堂是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乘船游览后叹为观止,写下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并亲笔为“小鸟天堂”题名,“小鸟天堂”由此得名。“一株榕树便天堂”,大榕树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构成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进入仲夏,走进新会司前镇,“榕树讲堂”徐徐映入眼帘,司前镇以榕树为载体搭建“榕树下的法治讲堂”,结合“党建+法治”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工作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建成集普法、调解、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独具农村特色的法律服务阵地,将榕树打造成了解社情民意和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结合“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发动“法律明白人”和网格员走到榕树下了解社情民意,抓住“弱信号”,及时发现矛盾风险隐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邀请乡贤和村中长辈参与,三言两语就化解了矛盾。司前镇以榕树为媒介,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走出了一条融合乡村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和谐善治之路。睦洲镇突出镇综治中心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体系的枢纽作用,强化“6”政法力量和“N”其他社会力量的驱动作用,激发“N”中的律师、网格员、义警以及基层干部的群防群治功能,组建“和睦”特色调解室,挑选知名乡贤、企业家、“两代表一委员”和退休干部担任调解员,探索实践“邻里和、村里调、镇里解”的“纠纷三调”工作法,提升调解水平、增强调解实效,构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睦之洲”。
律师“变身”调解员——打造“专家枫桥”
新会陈皮为广东三宝之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相传,清朝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为官,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去果肉后,塞入云南的普洱熟茶,经长期性陈放后,普洱茶吸取了新会陈皮的味道,首创“柑普茶”。二种看起来相去甚远的元素却能相知相惜,“陈皮+普洱”的完美结合自然兼得其好处而产生奇妙的功效,广受群众喜爱。“陈皮+普洱”的创新不仅仅意味着新会将传统文化应用到调解过程中,更意味着新会将“枫桥经验”本地化,创新调解模式,更好服务于群众,普洱就象征着“枫桥经验”,加入陈皮后,更能体现出新会特色,新会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新会区通过全面推进“律师+调解”工作模式,选聘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广泛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全区驻236个村(社区)的77名法律顾问,通过入“网格”、到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坐班、主动上门等方式直接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律师利用法律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与村(社区)调解员一起化解矛盾纠纷,“律师+调解”模式使调解工作有了更坚实的法律支撑,少走调解弯路、缩短调解时间,进一步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律师参与调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律师队伍为主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遇到疑难复杂的纠纷引入专家库的律师参与调解,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意见,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合法合理表达诉求,促进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比如某村经济合作社被拖欠鱼塘承包款,多次催收无果,村法律顾问了解情况后,及时开展释法工作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还款方案,协助村委会顺利收回承包款10多万元,用法律专业知识化解了一起积年无法解决的纠纷。
创新“调解+外送”——绘就“流动枫景”
鱼米之乡大鳌镇位于新会最东部,形似"鳌鱼",河网交错,农业水产养殖业兴旺,是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本地超五成的就业人口从事虾苗培育、生资销售、刮虾搭棚、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工作,因此在生产经营中,时常出现各种矛盾纠纷。同时,由于四面环水,地形独特,村民故土情结浓厚,随着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镇内宅基地房屋矛盾纠纷多发问题比较突出。
大鳌司法所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路子”,将调解服务端口前移,延伸服务触角,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村律师、网格力量,在全镇17个村(社区)开展巡回调解接访活动,将调解服务“外送”到鱼塘、进市场、到群众“家门口”,实行群众“点菜”部门“服务”的方式,就地、及时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了预防调解后双方可能反悔再引发矛盾,调解员将电脑设备随身携带,及时制作调解协议书。比如,司法所在巡回调解接访时得知发生一起建房工程质量纠纷,调解员立即实地走访涉案房屋,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通过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做实双方的思想工作,并邀请双方亲友到场协助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当场在摩托车上拟定了调解协议书并由双方进行签订。如今房屋已整修完成,村民亦顺利入住,纠纷得以完满化解。大鳌镇“1+N”多部门联合调解机制的调解经验获得中央政法委长安评论公众号、学习强国、民主与法制网等媒体向全国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这为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道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会区司法局将继续以“禾美+”调解品牌培育工作为抓手,不断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新举措,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为新会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标杆贡献人民调解力量,进一步推动构建江门市“和谐社会 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打造独具“粤味”的广东调解品牌,在葵乡大地绘就更壮丽的人民调解新“枫”景、奏响更华美的人民调解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