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立序,万物竞秀,开平碉楼“枫”景好。放眼“碉楼下的稻田”,中西合璧的世遗碉楼星罗棋布在侨乡开平广袤的乡村田野,绿意盎然、满眼生机。近年来,开平市司法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思路、新途径,大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在优秀传统文化、碉楼文化、侨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深度融合,推动开平人民调解员在一次次的隐患排查、一宗宗的矛盾化解中,以脚板为“笔”,以解纷为“墨”,在“禾美+”调解“画卷”上精心描绘和美乡村的法治“笔画”,努力为“禾美侨乡”增添浓墨重彩的法治底色。
禾美开平
党建领航,点燃和谐善治“红色引擎”
龙胜镇依托“总有党员在身边”党建品牌,创新“党建+调解”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力,成立了党员干部工作队伍,把党员调解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设立无职党员政策宣传岗、治安调解岗、民意收集反馈岗等,通过群众说事、干部听事、双方议事的方式,逐步探索出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月山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领导村级社会治理,组织资源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其中,横江村通过整合资源,把华侨爱国兴学的绍贤学校旧址打造成矛盾纠纷调处议事中心,为群众表达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村党员干部坚持定期进村入户走访排查,用脚步丈量民情,强化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沿化解。打造“网格员+民警+驻村律师+村贤达士”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发挥网格员吹哨、民警控局面、村贤说道理、律师讲法律的多重积极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在“网”内响应、“格”内解决。
禾美开平
侨乡底蕴,擦亮和谐共治“绿美名片”
塘口镇旅游资源丰富,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自力村村落与碉楼群。塘口镇紧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积极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鼓励与支持侨胞回乡创业,依法采取合作开发、协商托管等形式活化利用碉楼,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共同繁荣。“碉楼下的法治课堂”、以“稳”“安”“和”“精”为核心的“碉楼四式”人民调解工作法也在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轨道上应运而生,为塘口镇的经济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奏响了“和美乐章”。
赤坎华侨古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新地标,赤坎司法所以“侨”为重点,围绕“禾美”开平调解品牌打造,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室”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家门口”服务,以“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参与法院涉侨案件审理的方式化解涉侨纠纷;以线上线下、智能即时通信等方式,为侨乡群众及海外侨胞搭建法律服务的沟通桥梁;优选侨眷侨胞成立涉侨调解志愿者队伍,以“侨力量”化解“侨纠纷”。
禾美开平
文化浸润,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水口镇泮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灯会传统民俗活动,泮村灯会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面热闹、影响深远的灯会活动,倾注了一代又一代泮村人的智慧和热情。泮村灯会对国家昌盛、社会安宁、家庭美满的美好愿景与打造“禾美”品牌的理念不谋而合。水口调解员在泮村灯会的保护与传承理念中找寻工作新思路,坚持“解一家纠纷,保一方安宁”的初心传承,针对水口镇辖区涉企纠纷较多的情况,主动加强与镇综治部门、派出所、人民法庭的联动,积极打造以信息分析研判、资源协同调处为主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努力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信访前,化解在成案前。
(图源网络)
大沙镇位于天露山麓,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大沙镇致力立足本地特色,整合资源,以“茶文化”为主题,创新打造“党群茶话调解室”,推动其成为收集民意、调解矛盾、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一杯清茶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喝的是茶,谈的是建议与需求,暖的是群众的心。“以茶为媒”搭建与群众沟通渠道,寻找解决群众诉求“最大公约数”,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基层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禾美开平
创新传承,打造人民满意调解队伍
风采堂,位于开平市三埠街道获海东堤路,是台山、开平两地及岭南余姓族人为纪念其先祖北宋名臣余靖而建,至今已有117年历史。作为开平市最著名的古祠堂,风采堂于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风采堂也是开平市廉政教育基地。借鉴余靖“清” “公”“勤”“明”“和”“慎”的《从政六箴》,三埠司法所在调解经验总结传承上汲取余靖的从政之道,提升为民服务意识,强化依法行政担当,增强人民调解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打造一支廉洁务实、干净干事、一心为民的调解员队伍。
立足当“夏”,追“枫”不止。开平市司法局将紧抓“和谐社会 禾美五邑”调解品牌培育契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实际行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盼,在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上勤力耕耘,运用法治之力为乡村振兴培育“枫”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