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积极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江门籍港澳同胞众多、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大优势,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陆续开通的历史机遇,大力吸引港澳青年来江门就业创业,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已吸引近9000名港澳青年来江门就业创业。
一、搭建“多元化”创业平台,拓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江门市紧扣“人才”“产业”“创新”三大核心要素,精心打造“一横”“一纵”创业平台机制。横向上,聚焦“人才”要素,推进“两园一中心”融合发展。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以下简称“双创园”)及各分基地积极孵化培育优质项目,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则大力招引实用技能人才,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则为项目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纵向上,聚焦“产业”要素,构建“1+7+N”创业孵化基地体系。以双创园为1个核心,结合全市7个县(市、区)人文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N个“产创”融合、类型多元、资源共享、各有侧重的区域性、特色性分基地,形成港澳青年、博士博士后、华人华侨等各类群体以及先进制造类、文化创业类、电子商务类、文娱餐饮类等各个产业全覆盖的创业基地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3家,累计入驻孵化项目2275个;其中核心园区累计入驻港澳项目92个,港澳项目占比达51.4%,在全省“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84个基地中排名第5。
二、完善“全链条”孵化支撑,助力港澳创业项目茁壮成长。
针对港澳创业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江门市以“策、赛、贷、盟、训”为支撑,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孵化服务。政“策”先行,构筑支撑机制的四梁八柱。出台《关于实施港澳青年到江门就业创业“一十百千万”计划的工作方案》《关于江门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标准和授牌程序的实施意见》《推进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就业创业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处于萌芽期的创业者从政策层面解决后顾之忧。以“赛”为媒,建立优秀项目发现培育机制。已连续五年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专门设置港澳台及华侨华人赛道,以赛事为纽带吸引和发动港澳创业者落户江门,并提供奖补资金和配套政策、双创资源支持,解决创业者“起步难”问题,累计吸引192个港澳台及华侨华人项目参加,超60%的获奖港澳项目在江门落地发展。以“贷”启航,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推出特色鲜明的“乐业五邑贷”,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5笔共8.77亿元(其中为港澳创业者发放贷款4250万元,位于全省前列),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问题。以“盟”为马,助力企业跨越“初创困境”。与高校、银行、投融资机构、人力资源机构等37家单位组建创新创业服务联盟,整合资本、场地、人力资源、科研等要素,为处于成长期和发展期的港澳项目解决资金、人才、市场等瓶颈难题提供定制方案。以“训”助飞,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结合企业需求,联合高校举办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帮助已落地江门的港澳青年企业家快速提升创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融入国内市场实际。
三、打造“全方位”创业服务机制,提供“一站式”便利。
江门聚焦“1+7+N”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的核心“双创园”,从文化交融、资讯服务、资源链接、赋能提升四个维度,全力打造双创园成为港澳青年来江就业创业“第一站”,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整个创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文化交融方面,搭建全方位展示江门文化的“窗口”,增强港澳青年归属感和认同感。资讯服务方面,围绕企业注册登记、税务法律、社保入户等政务咨询和服务需求,推动市监、人社、教育、司法、税务等部门通过进驻基地或远程视频进行办理港澳初创企业业务。资源链接方面,通过产业链、人才链、创业链“三链”整合,为初创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人力、市场、科研、投融资等资源渠道,帮助港澳创业者扎根江门。赋能提升方面,针对企业各类培训需求,提供定制化培训服务,创业者缺什么就补什么,真正从需求侧为创业者提供跨界融合的“一站式”服务,让双创园成为港澳青年了解江门的“第一扇窗”、进入江门的“第一座桥”,力求让港澳青年“一听就心动、一看就行动、一来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