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为及时掌握我市职业培训供给能力现状,建立全市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供给信息大数据库,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的能力,2017年第一季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供给调查摸底,通过数据分析,现形成我市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供给状况阶段性分析报告。
全市参与调查单位共48家,包括各市、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2016年累计培训56617人,其中,技能训练专题培训项目43549人,占比76.9%,公共服务专题项目11867人,企业管理专题项目1201人。培训资源供给方面,全市开设培训项目399个,开设专业455个,培训师资共4530人(含五邑大学),其中场地设备一次性最多容纳培训人数200人以内的培训项目超过350个。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与内容。
为了提高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在全市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含各区、市职业训练中心)、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开展,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培训单位基本情况、专业开设情况、师资队伍配备情况、培训项目情况、场地设备资源配备情况和年度培训情况。同时,指导调查对象结合品牌优势,举荐“菜单式”培训项目和技能人才培养师资“智库”建设候选人。这些情况对研究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供给现状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3月24日,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收集到48家培训单位反馈共399份培训项目、26份“菜单式”培训项目推荐表、97份师资“智库”建设候选人推荐表。
1.培训单位所属类型情况。本次参与调查的院校共16家,包括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占比34%。行业协会主要有江门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江门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江门市物业管理协会、江门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占比8%。其他主要以培训机构为主,占比61%,如下图1.1。
2.专业开设情况。本次调查的培训单位共开设专业455个,由图1.2可知,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25%、11%。其次是机械加工业、公共管理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占9%、8%、7%。其中交通运输业、大健康产业和化工生物的专业设置比例很低。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师资信息共4530人,其中五邑大学占18%。由图1.3可知,理论教师相对实操教师占比较多,分别为57%、37%。职称方面,中级职称比例较高,占总人数38%,其次是高级职称,占比22%。技能等级方面,高级工所占比例较高,为13%,其次是高级技师、技师,分别占比10%、7%。数据反映,培训单位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高,教师的职称、技能等级结构呈现高水平化,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教师)比重占总人数的50%,作为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训资源供给情况
(一)培训项目基本情况。
1.培训项目分类。数据显示,本次收集培训项目共399个,其中技能训练专题比例最高,占89%,其次是公共服务专题、企业管理专题,分别为7%、4%。如图2.1。其中公共服务专题涉及领域广泛,主要有淘宝创业实战培训、创业培训项目、义务教育师资培训、证券投资培训、综合眼健康培训、跨境零售电商平台产品操作培训及艺术插花培训等。企业管理专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财规划师、会计业务培训、企业班组管理等项目。
2.参加技能鉴定情况。由下图可知,技能训练专题中参加技能鉴定共有322项,占比81%。近年来,国务院对职业资格目录进行调整,已取消调酒师、摄影师、室内装饰设计员等多个职业资格。
3.技能训练专题情况。数据显示,培训项目中服务类、机械类和高新技术类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3%、16%、10%,主要集中在中级和高级。
(二)培训对象及师资配备情况。
1.培训对象情况。培训项目主要面向社会人员、在校生招生,所占比例为45%、31%,企业团体占24%。
2.专职和兼职师资配备情况。五邑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近360人,硕、博士学位的教师近640人,兼职教师400多人。如图2.5、2.6所示,被调查单位(不含五邑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分别占专职、兼职教师比例为68%、74%,中级职称以上占比为70%、81%,技师以上技能等级占比为62%、61%。综合分析,各培养能力供给单位很关注所设培训项目的师资配备情况,通过优化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尤其以社会培训机构为主的调查对象结合自身发展因素,对兼职师资配备要求有所提高。
(二)场地设备配备及年度培训情况。
1.场地设备配备情况。如图2.7所示,理论教学课、实训教学课一次性最多容纳培训人数为50人的培训项目分别占比36%、40%,能容纳51-100人的培训项目分别占比27%、31%,能容纳101-200人的培训项目分别占比23%、19%,容纳人数过百人的培训单位主要以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为主。
2.年度培训情况。经调查,被调查单位的主要培训形式有理实一体面授、网络授课、公益课堂等。2016年度被调查对象累计培训人数约5.7万人次,其中参加技能训练专题的培训人数占77%,参加公共服务专题的人数占21%。2017年计划培训人数约7万人次。
四、存在问题
(一)缺乏高端特色培训项目,工种(专业)设置存在趋同现象。培训单位的工种(专业)设置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短期行为倾向比较明显。为抢夺生源,对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就业前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缺乏深思熟虑,有时甚至未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设置工种(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与产业结构对接度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主动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动力不足,缺乏区域特色,导致办学同质化,重点不突出,特色带动效应不足,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没有真正提高培训质量,甚至加大了学员的就业压力。此外,培训单位工种(专业)建设缺乏创新性、前瞻性,创新导向功能不足,这既不利于培训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职业培训未能满足社会需求,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必须满足社会需求,但培训单位定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学员“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目前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技术攻关难题,与社会解决能力的供给的不对称长期存在,行业、企业在培训单位的管理、工种(专业)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参与度不够,校企合作需要加强。
五、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拓宽技能人才供给,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拓宽技能人才供给,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围绕实体经济振兴加快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创建全国高技能人才示范城市,扩大和深化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同时建议省级大力开放优质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将储备丰富的品牌培训项目、师资深度推向社会,通过强化培养供给、技术引进,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应建立培训单位信息服务和人才预测体系,增强培训单位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单位是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不可或缺的动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培训单位提供了发展契机。培训单位要切实提高培训单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培训单位的工种(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切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步,使工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使人才结构更贴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互驱互动。
(三)探索“产业+人才+培训”的深度融合,推进形成“抱团、共享、共赢”的职业培训新格局。产业靠人才支撑,人才靠产业集聚和培训提升,要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充分发挥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辐射带动功能,搭建职业培训“接单-发单”中心,加强对各地各机构帮扶指导,推进建立集合全市培训开班信息宣传、接收企业培训需求订单、向培训机构分发培训需求订单等服务于一体的资讯平台。
(四)从培训供给侧改革入手,增加培训的有效供给。培训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结合培训需求调研,在供给侧着力,从被动适应需求到主动引领需求,从追求培训数量到着力打造培训品质,提高培训质量,从单一的集中办班培训到多形式、多层次的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的便捷培训,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有效培训供给。要深入研究企业发展的态势,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前开发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相关人才培训计划,建立菜单式培训项目,丰富供给侧培训产品,引领人才培养方向,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