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7次、第一议题学习32次。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举办局领导班子“读书班”,坚持“一月一专题”学习。落实“四下基层”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领题调研,查摆问题9项,制定整改举措23条,落实为民办实事10件。深入实施党员铸魂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提质工程。三是筑牢组织基础。规范支部建设,丰富组织生活,指导党支部开展服务企业(社区)、政策宣讲等主题党日活动100多次。深入推进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四是深化正风肃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廉政警示教育。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二)着力发挥“中国侨都”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线全国首个湾区社保通“视频办”功能,17项高频社保服务事项实现跨境“视频办”,江门“湾区社保服务通”经验做法在全国港澳居民参保宣传工作启动会上推广。全国首个地市与澳门联合举办育婴员职业技能竞赛,为港澳同胞核发“一试双证”技能证书111人次。一是创业平台持续完善。完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项目171个、带动252名港澳青年就业(分别新增48个、40名)。江门市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成功获批省第三批“南粤侨创基地”。二是人才流动有效畅通。与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澳门城市大学等13家港澳院校、团体签订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新增21名港澳人员经评审取得职称。
(三)着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省率先联合邮政统筹“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建设,建成零工市场8个、就业驿站80个,促进群众就业近2000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分别为5.31万人、3.23万人和2504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超1.2亿元,促进4.43万名劳动者稳定岗位、保障6703家市场主体发展。一是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整合资源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岗位超1万个。2023年全市五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4.17%,江门市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4.18%。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在内的5.2万名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31.2万人次。二是突出激发创业活力。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3笔超8.11亿元(2023年发放1.56亿元)。举办第五届江门市“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承办2023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业专题赛,合计吸引超2000个项目参赛。三是突出提供精准服务。深入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举办招聘活动421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6.9万人次。
(四)着力提升民生水平,构建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设立全省首个“社保跨省通”园区专窗,83项社保业务“跨域通办”。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45.85万人次。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25.8万家参保单位减负超2亿元。一是推动重点群体参保。试点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15.75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失业保险;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全市已累计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超630万元;6.33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尽参、应保尽保。二是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壮大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新增38家企业建立年金,企业年金基金资金规模约17亿元。提前部署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全市个人养老金预开户数超13万。持续提升养老待遇水平,共为38.7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升基本养老金。三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依托全省首个移动工伤预防VR智慧基地开展宣传培训,在全省率先探索开设技工院校工伤预防课程。全市建成社保“镇村通”工程服务点1621个,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49项社保服务事项不出村办理,延伸服务参保群众超30万人次。四是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拓宽文化旅游、养老服务、园区服务等“一卡通”应用场景,工作经验被国家人社部发布推广。建成社保卡服务网点768个,“即时发卡”网点351个。全年新增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0万,新增签发电子社会保障卡67万。
(五)着力实施“人才倍增”工程,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实现博士后国赛奖项“零”的突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最高规格省赛、国赛金牌和奖牌“双零”突破。高规格承办人社部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促成12家用人单位与18名博士博士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市技师学院入选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台山市技工学校入选省示范性技工学校创建单位。全年新增技能人才3.62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超55.3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18.81万人;新增博士人才201人,总量首破100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5万人,总量达25.09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87万人;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超1.2万人。一是擦亮博士后创新“国字号”招牌。充分发挥全国首家“国字号”博士后创新平台——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作用,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1家,在站博士后人数首次突破100人。二是打造产业工程师队伍。全省首创成立产业工程师联盟,打造集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于一体的产业工程师高质量培育平台。职称评审坚持“破四唯”“立新标”,新增产业工程师2786人,总量突破5.2万人;持续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累计有107名高技能人才经过通道获得职称。三是培育技能人才大军。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动工建设。新增建设“园区技校”技能人才培训载体119家,为656家次重点企业培训产业工人5927人次。四是壮大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大力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至1570人,位居全省首位。开展各类“乡村工匠”培训1993人次,新增取得“乡村工匠”相关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324人次。依托江门市乡村工匠联盟提供培训和技术辅导服务。五是强化校地合作。与清华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新建3家人才供给基地,开展各类人才研学、实践实习、人才返乡交流等活动。六是构建“侨才通”人才服务品牌。正式上线“侨才通”微信小程序,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
(六)着力维护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源头治理欠薪,全省第一批地市将根治欠薪工作作为各级政府“一把手”工程,首创试点劳资纠纷“网格化”治理,创新开展“邑无欠薪”党建专项行动,在10、11月全省源头治理欠薪调度中连续两月排名全省第一。开展信访“减量提质”工作,同比下降6.90%,连续5年获市信访工作考核优秀。出台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五十条”,被央视新闻“1+1”栏目专题报道。在全省率先举办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劳动关系联处中心被人社部等部门评为全国第二批“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是全省唯一受表扬的园区类调解单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5家,建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94个。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开展党建赋能行动,助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实施凝心铸魂行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创建学习型人社机关。二是深化实施强基固本行动。落实机关党建“三级三岗”责任清单,积极创建“四强”党支部。厚植“红色加速度”人社党建品牌深度,推动机关党建、业务、文化三融合。三是深化实施转作风提效能行动。从严监督执纪,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持续纠“四风”、转作风。四是深化实施“红色雁阵”行动。用好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干部轮岗交流等方式强化正向激励,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社干部队伍。
(二)聚焦湾区联动,促进人社事业与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合。一是大力实施“就业通”。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产业聚集区“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吸引江门籍港澳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二是大力实施“人才通”。深入开展江澳“一试双证”技能评价合作,积极参与开展粤澳咖啡师职业“一试多证”技能评价。三是大力实施“社保通”。拓宽线下“跨境通办”自助服务,将高频社保业务内容纳入香港广东社保服务点,为港澳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三)聚焦保障最基本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制定“稳就业16条”贯彻落实措施。打造“乐业五邑”就业创业生态体系,延伸拓展就业工作的触角和覆盖面。二是积极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服务体系,促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推进就业信息化工作。加强数据归集应用,有效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四)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社会保障层次和水平。一是推进社会保险提质增效。鼓励新业态就业群体、异地务工人员和港澳居民自愿参保、主动参保,积极引导推动更多有条件的城乡居民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稳步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二、三支柱。引导国企、大型民企等建立企业年金,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提升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三是深入推进社保“跨省通”“镇村通”工程。创建“社保服务跨省通”第一批省级服务示范区,深入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五)聚焦人才高地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实施博士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育专项行动。探索成立江门-高校博士后(产业工程师)创新联合体,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协同创新平台,争取引进博士人才不少于200人。二是深化“江门市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发挥产业工程师联盟作用,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其中,产业工程师2000人。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市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和台山市技工学校创建示范性技工学校、申报高级技工学校,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新增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万人,将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4.4%。推进“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三是强化“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依托乡村工匠联盟培训乡村产业人才100人次以上。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全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500人次,开展家政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四是优化“侨才通”人才服务体系。统筹全市人才服务资源,优化特色人才服务体系。拓展政务、商业、生活服务广度,强化产业、人才沟通交流,推进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五是高质量运营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著名人力服务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产品、服务创新,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开展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县镇村结对帮扶,千方百计培养和引进人才。
(六)聚焦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推进源头治理欠薪。扎实开展源头治理欠薪工作,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欠薪,加快建设“工资权益保障服务站”。全面应用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三是强化预防化解。持续推进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提质增效,健全多元协商调解工作机制。推进省仲裁办案系统使用,深化“网上调解”“异地调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