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1-12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5 %,控制在年度目标3%以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关补贴事项》《江门市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在2021年开展的全省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一。举办第三届“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累计报名项目1100个。推广“乐业五邑贷”,全年共发放184笔创业担保贷款3.13亿元。开展“乐业五邑”创业加速营,培育105名初创企业经营者。举办“乐业五邑”大讲堂,挖掘就业创业先进人物故事。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二期投入运营,建成运营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全年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12亿元,惠及企业7105家、劳动者3.26万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52场,参会企业1.12万家次,提供岗位25万个次,求职47.9万人次;设立就业服务专员160人,为重点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搭建全市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荣获2021年全球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江门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与阿里巴巴合作举办连锁经营管理师等项目,培训409人次。建成江门市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及台山、新会农村电商产业园,扶持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
(二)“三项工程”成效明显。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3570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6388人次;培训粤菜师傅4922人次,其中获证1558人次,“南粤家政”培训9808人次;开展“乡村工匠”培训5812人次,发布首批17个江门市“乡村工匠”工程重点项目;开展农村电商常规性培训2672人次,带动农村电商创业就业4718人。组织实施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技能提升项目培训331人。全省首个地市组建江门市农村电商发展共同体,构建我市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全省首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扶持70家彩虹创业店开业,带动8条以上产业链、10多家电商平台发展,带动创业就业4000多人。高标准建设广东厨艺技工学校“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及新会技师学院陈皮研发中心。开展“粤菜师傅?侨乡巧厨娘”体验研学活动、粤菜师傅“学煮餸”惠侨活动等特色活动。打造4条“粤菜师傅”美食街。印发《江门市“广东技工·侨都工匠”评选和扶持办法(试行)》。启动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建设。推动全市902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企业自主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江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和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涉及赛项60个,共2045名选手参赛。创新“敬业江门·工匠讲堂”培训课程服务体系,发放职业培训券2.31万张,培训18592人次。搭建技能培训超市,推进“互联网+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全省首家南粤家政产业园正式开园,成立南粤家政(江门)护理学院,建成18个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加强家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发布江门市第一个家政服务团体标准。实施复合型“家·厨”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南粤家政”社区行和乡村行活动。
(三)人才引育工程亮点纷呈。全市建成人才供给基地11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14家;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1.8万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03万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高层次人才8081人、在站博士后74人;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入选者、海外著名高校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累计27人。印发《江门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实施产业集群人力资源支撑行动。首次发布《江门市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举办首次产业工程师暨博士博士后人才揭榜创新赛。连续第三年承办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在首届“520”人才节期间,举办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工作交流活动、广东省制造业江门市引才合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作为全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评出全省首批次1041名乡村工匠专业人才(含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出台《江门市“三支一扶”工作管理办法》,首次将新会、鹤山纳入“三支一扶”实施区域,全省首创评选8名“三支一扶帮扶能手”和4家“三支一扶”示范实践基地。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为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称号,举办首届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知识大赛,首次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强基赋能培训。
(四)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平稳过渡至14%,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调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48元。落实失业保险浮动费率、稳岗返还、扩大保障范围等稳岗促就业政策,全市共发放失业补助金0.24亿元,惠及2.4万名失业参保人员;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0.34亿元,惠及全市6万多家企业。下调三至八类行业基准费率,实施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费率50%政策。建成全省首家移动工伤预防VR智慧基地(研究基地)。全省率先开发“工伤事故报备”微信小程序。全国首推22项人社“跨境全省通办”自助服务,并将人社澳门服务点增设至28个。全国率先在香港挂牌设立“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香港服务点”,累计服务港澳居民1750多人次。打造市民卡“一卡通”服务品牌,在校园、公交、景点等多场景拓展服务应用。设立江门市社保卡一窗通办便民服务点,全省率先提供社保卡申领、生活费用扣缴等“一窗式”服务。设立“社保卡红色服务站”,全省率先推出社保卡上门即时制发卡服务。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调升至1720元/月,增幅约10.97%;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升至17元/小时,增幅约11.11%。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全市未发生重特大恶性劳资群体性事件,未发生农民工到省进京聚访闹访事件,劳动领域总体和谐稳定。认定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等4家基层调解组织为第一批江门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五)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构建党组示范带头学、支部持续跟进学、青年分享交流学、党群联动拓展学等“四学联动”学习机制,成立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专题推进会议8次,局党组带头组织集体学习研讨52次、举办专题辅导会4次,班子成员到党支部讲党课14次,教育引导全体人社干部始终做到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按时高质量完成10项江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40项江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动多项民生保障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局党组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扎实落实市委第九轮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后半篇”文章,反馈问题已100%完成整改。认真组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各项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以案明纪、以案说纪”集体警示教育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认真落实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制度,切实守好意识形态“护城河”。持续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制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重点安排,编发16期学习要点,带动各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160多次。各党支部以不同形式组织开展“红色思享汇”“读书分享会”“研讨交流会”“迎五四﹒青年读党史”等活动,助力“学习型人社机关”建设;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政治生日”集体活动,持续增强党性修养,涵养初心使命;组织与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民情调研”等主题党日活动,与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和“两新”组织共同学党史、解难题、办实事,各党支部赴基层、企业开展学习党史、政策宣讲、民情调研等主题党日活动60多次。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千方百计稳就业保用工。全面落实我市3.0版“促进就业九条”。加大重点群体保障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行动。深化“乐业五邑”工作品牌,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大力构建以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为核心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多渠道对接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推行“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应用。深化就业实名制建设和应用,提供全方位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
(二)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推进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建设,深化技工教育“双元制”培训体系建设,开展侨都工匠评选工作,建设公共技能培训服务平台,推行“园区技校”项目。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开展“星级名厨”培养、“美食名街”打造、“邑味名菜”开发三项计划,开展彩虹店进店指导和菜式研发,打造“邑菜邑味”“侨帮荟”品牌,构建“粤菜师傅”人才、产业、标准和文化联动发展体系。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打造“邑管家”家政品牌,培育本土家政龙头企业和示范载体,深化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星级评定制度,培育高素质综合型家政人才。
(三)加快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加强高校人才供给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和卓越提升计划,聚焦专项引进、卓越提升、揭榜领题、协同创新等重点环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工程师队伍。开展梯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育工作。持续扩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打造全链条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平台布局,打造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闭环生态。推动“政产学研资”融合,引进各类博士博士后人才。高标准做好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和升级改造,探索在全市较大规模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人力资源服务点,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强基赋能培训。开展“三支一扶”扩容提质六大行动。积极参与江门市人才集团组建工作。
(四)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失业保险基金2022年7月1日起实施省级统筹。实施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推进职业年金实账积累2022年12月底前做实进度达100%。推进征地社保留存资金2022年8月底前全部分配到人。落实非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应用。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积极培育、创建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党建赋能人社事业发展提速增效。持续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好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突出风险排查整治,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积极落实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十大专项行动”,以“红色加速度”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人社惠民政策落地落细、推动人社事业深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