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工作情况
(一)举全局之力推进三大培训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技师学院1家,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各3家,成立全省首个“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省市共建单位”,创新开展全省首个粤菜师傅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项目,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家政服务产业园,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47.73万人。一是围绕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广东技工”工程。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全省首家县级技师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与德国莱茵TüV集团建成大中华地区唯一的国际焊接人才培训认证基地,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建立广东首个“广汽新能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市3所技工院校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产出急缺技能人才2300多人;推广“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新型学徒制,全市27家企业1092名职工开展新型学徒培训。出台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政及13项配套补贴政策。全市48家企业、行业协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3184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成立覆盖全行业、全工种的江门市工匠协会,聘请39名省级专家组成智库。积极组织参与技能竞赛,共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8个、省级奖项120个。二是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编印出版《五邑风味菜制作工艺》教材,建立江门特色“粤菜师傅”职业资格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层次评价体系,自“粤菜师傅”工程启动以来共3202人获证。全市共培训“粤菜师傅”5108人,其中在广西崇左、四川甘孜培训粤菜师傅554人。打造“粤菜师傅”工程研修体系,37位行业专家、名师组成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咨询委员会,建立“粤菜师傅”研修院、研修工作站、培训点多类载体。实施粤菜师傅就业创业“彩虹计划”,对“五邑菜系”美食项目创办餐馆给予最高10万元的创业扶持补贴,全市累计新增粤菜行业从业人员1984人,建立粤菜师傅就业创业示范点19个。举办新会陈皮与美食文化全球分享交流会、世界名厨之乡(开平)授牌仪式暨美食嘉年华、杜阮凉瓜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三是围绕“安心家政、美好生活”理念,实施“南粤家政”工程。率先建设全省首家江门“南粤家政”服务产业园,首期入驻项目10个。全市共培训家政服务人才5174人次,开展技能鉴定4687人,获证3050人。建设“互联网+”家政供需超市,搭建家政企业、雇主、家政人员信用体系。探索与香港安老协会开展“雇主对接+培训服务”合作,13人通过香港专业评价考核;与澳门联合开展妇婴护理“一试两证”技能人才评价,首批29名学员通过评价。输出港澳地区的家政、养老护理人员156名。
(二)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就业”工作部署,江门市城镇新增就业4711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95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85人,扶持创业48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2%,控制在3.2%以内。全年发放稳就业补助补贴逾1亿元,惠及劳动者5万多人,当前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出台“江门市促进就业九条”配套政策,构建“1+1+N”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创新打造“乐业五邑”品牌,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创客素质提升班、就业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启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设立1亿元“乐业五邑”创业担保基金。高标准运营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和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设立“首席就业服务专员”,主动服务企业。“江门市职业指导下基层活动”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优秀项目。深化就业实名制系统应用,提供就业补贴申领、用工备案、失业金“刷脸”验资等180多项“互联网+”便民服务,签发就业创业证等电子证照320万张,日均服务突破8000人次。
(三)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改革工作平稳有序。全面完成2014年10月以来职业年金个人和非财政全额供款单位实账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工作,有效防止形成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落实降税减费政策,为全市企业减负逾8.7亿元。企业职工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提高至2131.82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70元(东部三区一市每人每月195元)。及时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向受影响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发放。全国首创“工伤保险协助员”上门服务项目,并获国家人社部肯定。创新开展“工伤预防直通车”活动。实现社保卡线上线下服务升级,线上开启电子社保卡“扫码应用”,线下在全市8个银行开通52个社保卡快速发卡服务网点。智慧人社被评为江门市“数字政府”十大优秀案例之一。全力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全市未发生重特大恶性群体性事件,未发生农民工到省进京聚访闹访事件,劳资领域总体和谐稳定。
(四)全面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出台人才强市“新四十条”及系列配套政策,构建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与暨南大学等省内4所高等院校签订人才供给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人才供给平台。全市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新引进在站博士后38人,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148人;12名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获批人数为历年最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江门市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工艺美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向市风景园林协会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组织实施“产业人才”专项招聘,打造“智汇江门”人才引育工作品牌。打造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30项人才补贴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政策智能匹配、人才认定、人才培育、人才交流等一站式服务。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牢牢扛起政治责任,高位推进三大培训工程。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产业化”发展思路,深入推进 “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一是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的“广东技工”队伍。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大工程,加快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及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加快出台江门市“广东技工”工程方案。探索推动台山技工学校与广东厨艺技工学校资源合并,力争在我市再升级一所技师学院。推动江门市技师学院两个国际技工班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焊工学院、国际汽修学院。召开技工教育校企合作大会。建设江门“工匠心学院”,支持协会与江海区合作打造全省首个“工匠小镇”。实施技能培养“青苗计划”,力争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资格。二是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粤菜师傅”示范典型。加快落实“粤菜师傅-彩虹计划”,打造“粤菜师傅--五邑菜”创业品牌。推进“粤菜师傅”研修院基础建设。新增2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及2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举办全市性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成果展示活动。建立长效精准的粤菜师傅省际技能帮扶机制,助推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对接港澳地区及海外粤菜行业协会,共同探索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粤菜师傅。三是构建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的“南粤家政”体系。推动江门市“南粤家政”服务产业园升级改造,打造南粤家政综合培训就业示范基地和家政服务示范超市。积极打造江门市“南粤家政”产业学院,推动家政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化建设。出台江门市“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若干措施。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家政数字化服务体系和诚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家政市场格局。举办江门市“南粤家政”节,促进培训、就业、招聘、中介全行业互动及产业发展。
(二)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完善和提升“1+1+N”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精准落实“促进就业九条”,加快兑现各项扶持补贴资金。二是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以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为核心,各市(区)配套联动,构建“一园多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推动“双创园”扩容提质,推进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江门市港澳青年服务中心建设。三是认真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暖企业、促就业”工作。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创客素质提升班、就业创业大讲堂等系列精品活动,深化“乐业五邑”就业创业工作品牌。深化就业实名制系统,加强企业用工监测,打造线上、线下的企业用工数据统计和预警分析平台,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规划和统筹协调机制。扎实做好人社就业扶贫工作。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研究完善江门市内部市区资金调拨办法。推进用人单位缴费比例2020年底前过渡至省的统一标准。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持续推进职业年金实账积累。按照省的部署,进一步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二是推进失业、工伤保险工作。进一步研究用好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创业措施,持续实施阶段性失业保险浮动费率和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试点,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积极实施工伤预防项目。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基金)监督。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常态化开展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审计工作。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四是深化“智慧人社”建设。试点建设江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港澳自助服务点和大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线上服务专区,为港澳居民、企业在异地办理人社业务提供便利,探索社保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功能综合应用。全面推广社保卡快速发卡模式。开拓电子社保卡业务,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办。五是打赢 “根治欠薪”攻坚战。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强化劳资纠纷隐患预警防范,会同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源头治理。加大企业重大欠薪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拖欠工资“黑名单”联合惩戒力度,推进劳资领域社会矛盾专项治理,维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一是优化人才引育政策。全面完成人才强市“新四十条”各项配套政策,完善人才引育政策体系。加快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细则、江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博士博士后管理办法等人才政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二是加强人才引育载体建设。推进江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工作,采用“一园多区”模式,在江门条件成熟的市(区)分批建设人力资源集聚区分园区,建设省级标准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人力资源产业园。深入实施博士博士后引育工程,加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行“人才+人才”聚才模式,搭建人才交流引育平台。建立人才引进需求和人才信息收集发布和对接工作机制,深化校地人才供给合作,加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深化实施“产业人才”专项招聘,打造“智汇江门”人才引育工程。加快建设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深化 “三支一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