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盯民生实事,加大对各项惠民政策和援企服务的落实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有提高、党群关系新发展。
一、实施支援企业助发展“信心”行动。持续为企业发展赋能: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关补贴事项的通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整合更新一批补贴措施,推动就业政策力度和覆盖面再升级,进一步优化申领补贴流程,鼓励企业扩大用工、吸纳就业,为企业和群众送上“定心丸”。今年1—4月,全市共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563.24万元,惠及企业2073家,劳动者10728人。持续为企业发展护航:“内外结合”打造多形式、多层次招聘对接服务体系,持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在全市举办109场招聘会,服务企业3000多家次,达成就业意向8000多人次。开展“你用工我保障”行动,组织2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服务企业450家,促成招聘到岗9000人。新增与肇庆、云浮等兄弟市以及广西、云南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共组织226家企业赴省内外参加各类招聘会20场次,促成与791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多渠道助力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持续为企业发展减负: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负担;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二、实施保障水平稳增长“暖心”行动。优化民生服务:全国首推人社“跨境全省通办”自助服务,为澳门居民提供全省范围内养老年审、参保和待遇信息查询、参保证明打印等首批22项“全省通办”试点业务,澳门居民足不出澳即可办理广东省范围内的人社业务,成功打造大湾区人社服务门户。正式发行加载“闪付”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签发达125万人次,全市11家银行开通753个社保卡服务网点,其中支持快速发卡业务网点157个,同比增长50%,同时多渠道开通社保卡线上申领、邮寄送达服务,不断增设暖心的社保卡服务,通过社保卡实现图书借阅、公交乘车优惠,年审互认、旅游景点预约、校园“一卡通”等智能应用。推出“换卡一站式”生活缴费账号变更服务,免去市民换卡后需到各运营商大厅办理变更手续的烦恼。联合珠海市探索社保卡异地激活互认、个账消费互通、人社业务通办,让两地参保人获得同城化体验。创新保障方式:通过“政企共建”方式,于今年4月在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建立全省首家工伤预防移动VR智慧基地,以实景模拟、图片展示、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直观方式,将作业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与事故类型具体化、实物化,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可推广的工伤预防培训教育模式,并探索实现移动工伤预防VR智慧基地在不同企业之间巡回教育培训。完成51家重点企业的工伤危险因素巡查评估,并对其中25家重点企业开展了30场量身定制的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活动。及时提升社保待遇: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80元,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的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工伤保险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提高至87.668万元。扩大保障范围:全面推动失业保险扩围工作,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方式,建立主动发现失业人员机制,通过“点对点”方式将“政策信息礼包”精准投递至失业人员,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型升级,2021年以来,全市合计发放失业补助金1000万元、惠及1.4万名失业参保人员。聚焦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特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缺位问题,于4月举办全省首个工伤保险新规参保启动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宣传在从业单位工作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学生、快递小哥等八类特定人员单项参加工伤保险政策,目前全市共有2万多名特定人员成功参保。
三、实施激发人才增活力“舒心”行动。着力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在江门市首届“520市人才节期间,聚焦5+N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成功举办第一届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工作交流活动、第五届中国侨都博士后大讲堂、江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发布《江门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江门市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有效宣传江门人才品牌、展示江门爱才胸怀、扩大江门影响效应。活动现场进行“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省级)”揭牌仪式,组织17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考察调研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海人力资源集团等国内知名机构有意向落户园区,截至目前,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机构达41家,园区营运规模达5亿,税收超过500万,服务4.15万家企业,引进和服务对象达118.58万次。制定《江门市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平台管理、提高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明确各项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快博士和博士后人员引育,截至目前,我市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分站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9家,省博士工作站46家,在站博士后85人。着力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围绕服务“5+N务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十项行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征集和开发力度,发布58项培训课程标准,公布24家单位承办27项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培训,成为全省首个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的地市。全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785人次,全省首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促成粤菜师傅成功创业开店经营48家,直间接带动就业2300多人,带动种养殖、物流商务、文旅休闲等8条产业链和10多家电商平台发展,年增创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功升级改造全省首家“南粤家政”产业园,园内家政企业31家,从业人员826人,服务内容涵盖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板块,实现总营收2700万元,年增长率127.34%,创业孵化成功率达95.77%,引领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着力发挥“三支一扶”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力:实施“三支一扶”扩容提质、政策扶持等六大行动,2021年首次将新会、鹤山纳入“三支一扶”实施区域,招募人数增至160人,目前报名人数达2517人,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前往乡村基层工作。
四、实施劳动关系促和谐“安心”行动。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住建、交通、水利、公安、工会等部门建立欠薪信息共享机制,明确欠薪线索的办理流程和办结标准,全市办理线索712条,办结率达95%,将欠薪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与南方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江门市农民工“安薪”维权工作站,共同为农民工营造良好务工环境。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1775家,对新发现的欠薪情况迅速介入处理,为461名工人追回工资等待遇707万元,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维护。大力实施“互联网+调解”,今年以来全市共有323名劳动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已结案233宗,成功调解142宗,有效提升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