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组织江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以“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思路,帮扶打造现代化家庭农场典型,为更多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提振信心,吸引更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盘活农村荒废耕地。位于新会区双水镇的“文发农场”是万千家庭农场中普通的一员,江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与该农场负责人对接且保持持续性联络,为该农场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智能化农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性支持与资源化整合。
一是新品种引进。“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江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在该农场建立省级水稻品种试验区试点,为其引进50多个水稻新品种,同时,将主推的莉香占、南晶香占、19香等易管理、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的优质丝苗米品种在该农场进行示范性种植,为其筛定适合的优良水稻品种,保障种植效益。
二是新技术示范。江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联络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江门综合试验站有关专家在“文发农场”开展水稻田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冬种蔬菜综合提升地力等技术指导。早造对引进的“华航51号”水稻品种进行“精量穴直播技术”与“减量10%固体肥机械化高效追肥模式”示范,取得喜人的成绩,前者亩增产达10%以上,后者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5%~10%,增产5.75%,达到了减肥增产的效果。
三是智能化农业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离不开智能农业设施的配套。江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整合资源,以新会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的契机,在该农场建设农业四情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情况、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情监测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测,为其农业生产、病虫监测预警、农田灾情、苗情监测提供信息支撑,实现精准高效与集约化管理。
我市为农业大市,耕地面积约达166.35万亩,家庭农场作为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无疑是这广袤耕地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守护者”。“文发农场”的标杆性打造,能极大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青年人返乡创业热情,是有效推进我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