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凝聚共识、凝聚智慧,为夺取各项事业胜利提供了不竭力量。
近期,粤海同心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统战史话”专栏,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百年历史征程,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背景导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8月—1937年7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一个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西安事变,特别是全国抗战的爆发,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新高潮。
从新文化运动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文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国民党新军阀掌握政权后,在对工农武装力量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同时,还发动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迫害进步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镇压左翼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团结文化界进步人士组成文化新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传播进步思想,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1927年冬,一批共产党员团结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作家,如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等,鲜明地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这个口号得到了因大革命失败而苦闷彷徨的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和响应,在很短时间内席卷中国文坛。但与此同时,“左”倾情绪也开始对文化界产生影响。1928年起,在左翼文化队伍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有的矛头指向鲁迅。党中央及时察觉到了问题,于当年10月发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1929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潘汉年为书记。文委成立后,极力推动左翼文艺界、文化界团结在鲁迅的旗帜下,尊重和听取鲁迅对发展进步文化运动的意见,为“左联”的酝酿和建立创造了条件。
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周令平、蒋光慈为候补委员,并决定成立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创办《萌芽月刊》《拓荒者》等刊物。左联的成立,使文艺开始成为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中国左翼教育家联盟、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和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10月,各左翼文化团体又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
文总是以左联和社联为核心的文化界的统一战线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文艺界工作者还努力和中间派合作,文化界统一战线队伍不断扩大。蔡元培、邹韬奋、陶行知、朱自清、叶圣陶、周信芳、徐悲鸿等都和左翼文化运动密切交往,活动地区由上海发展到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形成了一支团结在党的周围的浩浩荡荡的革命文化大军。
左翼作家们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作了一大批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使革命文化占据了当时中国的文化阵地。鲁迅所写的大量杂文,无情抨击了国民党大地主大买办集团独裁专政、不抵抗主义及残酷的文化“围剿”。
郭沫若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在青年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在共产党员胡愈之帮助下,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文化阵地。在国民党元老蔡元培任所长的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共产党员阳翰笙和薛暮桥等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创办《中国农村》月刊,对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起到了配合作用。茅盾小说《子夜》,聂耳、田汉作曲作词的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迅速在全国传播,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