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分5个部分:规划背景部分,分析了边境地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提出7个方面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部分,提出了六大任务及配套的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政策措施部分,提出了7个方面扶持政策;组织保障部分,明确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和具体要求。
《规划》指出,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2.2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规划》强调,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作为民族工作领域一个重要的专项《规划》,它有何亮点?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参与规划咨询论证的专家,请他们对《规划》进行解读。
刚卸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罗黎明认为,近年来,我国加大规划编制改革力度,大规模缩减国家级专项规划数量,但在民族工作领域,仍保留了包括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在内的两个国家级专项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对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关怀。《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冲刺阶段的时代背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着眼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繁荣稳定和谐边境,确保边境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认为,《规划》体现出统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划》内容涉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重点突出,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既延续了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充实调整,特别是主要任务部分更加全面和具体,与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深入推进的态势是相适应的,说明中央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力度更大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联合编制单位,全程参与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继续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兴边富民行动专项,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4个领域的建设力度。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差别化政策,“十三五”期间,对一些基础设施条件差、欠账多的沿边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给予支持,并在年度投资计划中落实补助资金。为了确保《规划》切实可行,《规划》还特别注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衔接。
[亮点解读]
◆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
“促进团结,固边睦邻”是《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规划》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增强兴边富民行动辐射作用,增进睦邻友好,为边境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规划》论证专家组组长、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教授认为,生活在我国漫长边境线上的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山水相连、礼俗相同,有的甚至血缘相亲。没有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边境地区发展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规划》强调“促进团结,固边睦邻”,这是基础。
在杨圣敏看来,近十余年来,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仅以近4年为例,民族地区八省区GDP年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兴边富民行动功不可没。
杨圣敏认为,《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可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西部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现代化的水平,将赶上内地,中国的边疆地区将实现与内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六大任务、34项工程保驾护航
《规划》针对边境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重点围绕“边”字进行设计安排,共提出六大任务:一是围绕强基固边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围绕民生安边全力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民生;三是围绕产业兴边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围绕开放睦边着力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五是围绕生态护边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围绕团结稳边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同时,《规划》配套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厉声认为,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计划性和组织性很强、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很大的国家边境建设系统工程。《规划》针对边境地区实际提出的六大任务和34项子工程,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国家支持边境地区发展的建设重点,具有实效性。
厉声认为,“兴边富民”与“安边治边”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通过“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兴边富民行动,对内振兴边疆、强盛国家,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强化民防、巩固国防,对外扩大开放、增进睦邻,推动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确保我国边境和边疆地区的安边治边、固边强边,探索出了一条协调发展、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强化政策举措的差别化
一个规划实施的效果如何,政策支撑是关键。《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强化政策举措的差别化。《规划》强调,不仅国家优先支持边境地区改革创新和加快发展,出台差别化政策予以支持,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倾斜力度,还要在边民扶持、财政、金融、土地、社会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补偿、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强化政策支持。
为什么要强化政策举措的差别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孙志燕看来,沿边地区大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能力相对较低,单纯依靠市场竞争,这些地区是很难吸引优质资源流入来加快本地区发展的。因此,必须要通过一些差别化政策的实施,创造更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其在“追赶发展”的初期能够通过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孙志燕认为,我国沿边地区涉及多个省区,这些地区无论是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民族构成、地形地貌,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即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为此,就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问题,有不同的政策响应。
“因地制宜的差别化政策,实际上在政策需求与供给、各地区不同的发展要素和发展主体之间形成了多元、多层次的有机匹配,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传导机制,对落实《规划》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孙志燕说。
◆边境乡镇是重点,边境州市首次成为联动区
记者注意到,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规划》提出“以沿边境乡镇为重点梯次推进”,并首次提出“将边境市作为规划联动区,增强对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形成边境地区夯实前沿、以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格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董锁成认为,这样的安排抓住了边疆发展的要点和短板。沿边境乡镇处于边境地区,离中心城市比较远,受中心城市辐射小,因此,一般发展滞后。但是,沿边境乡镇具有地缘特殊重要性,既是我国边防的最前线,又是沿边开放的最前沿。抓住沿边境乡镇,兴边富民行动才能有效落地,才能使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关键区域。
而将边境州市纳入规划联动范围,在董锁成看来,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在带动边境县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一方面在更大平台上整合资源,争取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强调项目资金的重点投入,向边境县倾斜。这有助于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更加全面的联动优势,夯实和扩展边境地区发展基础,更好地达到加强边疆治理的目的。
政策链接: 《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docx
(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