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放日”十一周年,为深入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充分展示工作成效,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满意度,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江门市救助管理站紧抓“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主题开展开放日系列宣传活动。与前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云开放”不同的是,今年宣传的主阵地放在了线下,向公众展示救助管理工作中的温情故事,尤其是临时生活照料、救助寻亲、街面救助过程中产生的感人故事。
本次活动采取在长堤青年广场设宣传摊位及邀请社会人士(社区志愿者、记者、环卫工人等)一同开展街面巡查的方式进行。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救助流程、智慧救助信息系统、寻亲实例及“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进一步拉近与活动群众的距离,同时邀请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救助工作的居民,体验式参与街面巡查,通过社会力量的加入,进一步扩宽救助工作的广度及深度。现场群众这样说道,“救助站对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性免费提供衣食住行,这兜底保障性的政策很好”“救助站帮失散这么多年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人,太正能量了”。
十一年来,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坚守为困难群众服务初心,就算遭到极端天气,仍然保持24小时服务“不打烊”,全天候关注并守护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合法权益,共救助困难群众17220人次(数据截止2023年6月18日)。?
街面巡查发现困难群众,及时了解情况并提供救助服务
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十一年来,市救助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特别是站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救助管理服务温馨升级,从基础的救助管理服务,提升到有温度的人性服务;从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提升到协助困难群众找到工作。注重提升救助工作实效,通过科技赋能,用好智慧救助信息系统,精准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极大地提高救助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寻亲上,不断完善寻亲工作机制,扩宽寻亲渠道,丰富寻亲手段,采用“传统寻亲模式、智慧公安寻亲模式、互联网平台寻亲模式、志愿者合作寻亲模式”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以市级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的市域救助管理工作平台。
社工与未成年人谈心谈话
帮失散二十三年的困难群众找到家人、护送困难群众到全国各地
救助工作相关规定
一、救助政策
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流浪乞讨人员自愿受助助符合救助条件的,经救助站查明核实情况后,提供无偿救助。
临时性救助原则。救助管理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对年满16周岁、无精神障碍或智力残疾迹象的受助人员,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民政局批准。
救助对象:根据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有关规定,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住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包括走失、务工不着、家庭暴力受害者等临时遇困人员。
不予救助:有下列情形之一,救助管理站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其理由:一是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述规定情形;二是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的除外);三是进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传染病;四是求助人身上有明显损伤,但本人拒绝说明情况。
在安全检查登记中发现求助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不予救助并告知原因,出具《不予救助通知书》:
1)拒不配合安全检查。
2)拒不遵守物品管理规定。
3)自身有能力解决食宿。
4)索要现金,拒不接受其他救助方式。
5)拒不提供或拒不如实提供个人信息。
6)其他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情形。
二、求助途径
到站求助。按救助站提供地址(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地址:蓬江区西区工业北路78号),前往救助站求助。
电话求助。拨打救助站24小时救助电话(江门市救助管理站电话:0750-3514367),告知求助原因,位置,救助站按规定前往办理。
报警求助。拨打110报警电话,说明原因,由民警护送至救助站或通知救助站前往救助,救助站应按救助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三、救助程序
救助工作主要是街头救助,公安、城管等部门护送,自行求助,各省市求助转送。通过救助站询问、甄别、交接证明资料等,符合救助条件的,进行安全检查,录入电脑,保管受助人物品并登记,后进行救助相关事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告知理由并劝离。
四、服务内容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符合基本生活条件的服务。
3.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4.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5.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