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命名“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年)的通知》,江门双碳实验室、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江门海关技术中心等我市10家单位上榜,我市新增数排名全省第三(次于广州、深圳)!2023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发掘现有场景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新增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家,排名全省第二(次于广州)。目前,我市共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家、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49家、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5家。
一、深入走访调研,发掘“种子选手”。为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科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展厅、实验室、生产线等设施,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优质科普资源,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前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调研,全面掌握我市科普资源情况,充分发掘符合省级科普基地申报条件的创新主体,并建立储备库,为科普基地正式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服务解读。全面梳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认定条件,主动联系意向申报单位并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和宣讲。根据申报单位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提供“一企一策”申报方案建议。重点解读《广东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积极宣传社会资金对科普的投入,促进科普投入多元化。
三、链接专家资源,精准赋能申报。整合专家资源,承办第二届广东省科普能力提升活动,160余名广东省各地市、县(市、区)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基地代表齐聚江门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思路策略。期间,邀请专家走访调研我市科普基地,指导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优化提升基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科普服务能力。
四、串联基地资源,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我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特色优势,发布7条江门市科技产业科普线路,开创“科技+产业+文旅”特色科普研学新模式。开展江门市青少年“邑企研学”活动,围绕科技产业科普线路举办4期共11场次、超20个研学点研学活动,组织近千名青少年学生走进重大科创平台、龙头科技企业,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