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8月31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的钥匙正式交给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历时8个半月的实验站撤场任务圆满完成。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预期2022年完成,规模比大亚湾实验站大100倍,未来它将揭开中微子质量顺序的谜底。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简称“大亚湾实验”)由中科院高能所牵头,2003年开始,历经4年酝酿、4年建设和9年运行取数,实现了全部科学目标,完成了科学使命,实验站于2020年12月12日正式退役,其撤场任务开始启动。
大亚湾实验站位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花岗岩山体腹中,在其“服役”期间,大亚湾实验取得了数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测得其振荡大小为0.092,误差为0.017,无振荡的可能性仅为千万分之一。该实验成果还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连续斩获科学界大奖,获得2016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据悉,大亚湾实验站撤除的设备和材料一部分运往江门中微子实验现场,用于实验建设;一部分捐赠给其他实验项目继续用于科学研究;一部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中广核集团等单位,或者运往江门实验现场,用于科普展示和收藏。其余无法再利用的,按资产处置规定变卖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什么不对大亚湾实验站改造升级,而是选择退役,另外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曾表示,大亚湾实验的科学目标是测量θ13,由于受整个设备仪器的误差限制,即使继续运行,不会提高精度,研究目标的数据量也已足够。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科学目标与大亚湾实验完全不同,需要探测器距离反应堆53公里,而大亚湾实验中探测器距离反应堆最远只有1.6公里,因此不能满足这一科学目标。
据了解,大亚湾实验站包括3公里长的隧道,3个地下实验大厅,8个110吨重的中微子探测器,以及配套的两个功能厅和通用设施等。如何安全地拆解设备,复杂程度不亚于其建设过程。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