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交通运输部党组署名文章:《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全文如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扶贫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始终牵挂着老乡家门口的路好不好走,强调要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交通运输工作时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充分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真挚情怀,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助力农民产业致富。道路通,百业兴。很多贫困地区不缺资源,就因路不通,企业不愿落户。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大力支持“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模式,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公路转,这些路打通了对外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吸引了企业落户,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把一只只“金凤凰”引进门。修好一条路,就能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近年来,一些贫困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了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桃花小镇、莲藕小镇、光伏小镇等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条路把这些特色小镇“串珠成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
助力农民商贸致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道路不畅,商贸不旺。一些贫困地区守着“金饭碗”饿肚子,水果满枝却没有销路、烂在枝头,十分可惜。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大力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交通+电商”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就像一条条金丝银线,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大客户,把贫困地区与全国大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有效盘活了贫困地区的资源。有了市场,农产品不愁销路,好东西也能卖上个好价钱,“山货进城、城货下乡”,“早上进城赶集,下午下地干活”成为平常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在城乡间双向流起来、滚起来,老乡们自然就富起来了。例如,黑龙江省海伦市积极探索“交通+”扶贫模式,菇娘、毛葱、黑木耳等特色经济作物借助快递物流走向全国大市场,实现了农副产品逐渐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交通扶贫使贫困地区告别“出行难”。图为2020年5月12日拍摄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大坪村下大弄屯的通屯公路。2016年至2019年,同练瑶族乡共建设48条公路,实现108个屯全部通路、49个20户以上屯全部通水泥路,改善了瑶乡群众的出行条件,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助力农民创业致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城乡长期二元分割,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外出打工成为老乡创收的重要选择。老乡富不富,基础在公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好农村路”连片成网,极大地缩短了往返城乡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面貌,有力支撑了农村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大力推动了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可以说,“四好农村路”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一头连着广大老乡,一头连着致富希望。有了路,老乡们进城就业、返乡创业更便捷,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也热了起来。助力农民文化致富。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很多贫困山区,因为道路不通,与现代文明相离甚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特别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偏远闭塞的乡村开辟了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大道,人流、物流带动了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了贫困地区知识的传播、思想的开化、文化的交流、风俗的改进,真正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人的现代化,为广大农民通过知识文化致富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河北省涉县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近年来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女娲文化、民俗文化,全县千里乡村路上镶嵌了300余处文化景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让旅游公路变身公路旅游,太行梯田小米、红薯小镇、女娲祭典、清漳画廊、圣福天路等名片擦亮了,老百姓的日子富了起来。实践证明,路通人旺,路通业兴,路通天地宽。助力农民生态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好农村路”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有条件搞旅游的地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乡亲们世世代代守护的山川秀色,成为游人如织的风景名胜。很多乡亲开起了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腰包也鼓了起来。正是有了路,这些深山的美景才成为抢手的生态产品。例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全旗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出文化体验游、草原风情游、都市休闲游、乡村生态游、徒步探险游等8条主题特色旅游线路和苏布尔嘎、布拉格等8个乡村旅游示范嘎查村,2018年全旗实现旅游收入46.2亿元,增长15.5%,有效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助力农民复工复产。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很多地区运输中断,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务工出不去,农资农机进不来,春耕生产无法开展,严重影响脱贫进程。为保障农民工及时返岗复工、生产生活有序开展,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组织发送“点对点”直达包车、铁路专列、民航包机等,累计开行返岗包车19万趟次、运送农民工超过480万人,安全快捷地把农民工兄弟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将春季农业生产物资和农机具转运纳入应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范围,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兄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书记“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的论断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建设好“四好农村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这里的路,不仅是农村公路,也包括贫困地区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还包括铁路、水路、航路、邮路等。实践充分证明,推进交通扶贫特别是“四好农村路”建设,是贫困地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手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交通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邮的兜底性目标。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的四川省小金、黑水、壤塘、色达4县和对口支援的江西省安远县已经摘帽,牵头联系的六盘山片区61个县中有55个县也已摘帽。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好农村路”建设,为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通过构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城乡全覆盖交通网,为贫困地区畅通了“微循环”,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图为2020年4月6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城山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农村每家每户,将城镇与乡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中新社记者 铜陵陈磊/摄 打通“大动脉”。“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老百姓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大动脉”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外通内联”的要求,着力打通贫困地区“大动脉”。铁路方面,累计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铁2.1万公里。公路方面,交通扶贫规划建设了11.2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2.8万公里,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县城基本实现了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水运方面,“十三五”以来新改建内河航道里程1962公里,在建870公里;新增码头泊位79个。民航方面,扶贫机场项目已投产12个,在建2个。邮政方面,邮路总长度(单程)1222.7万公里。贫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络加快形成,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畅通“微循环”。畅通“微循环”,关键是要让运输畅通起来。客运方面,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超过5万个建制村新通了客车,力争今年9月底前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村地区实现“行有所乘”。有的地区还发展村镇公交和定制农村客运,“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货运方面,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和“快递下乡”工程,城乡物流网络越织越密。邮政快递方面,邮政快递营业网点31.9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10.5万处,邮政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直通邮,提前完成了村村通邮的兜底性目标任务。“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贫困地区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告别“出行难”。从过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到现在“道路平坦通畅”,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这一切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车辆购置税资金5927亿元用于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67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8.8万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任务;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真正实现通村畅乡。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出行的难中之难,实施311个“溜索改桥”项目,完成了渡口改造996座、渡改桥5.2万延米。“十三五”以来完成约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改造完成约1.5万座农村公路危桥,贫困地区累计完成14.3万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更舒心、更放心。走上“致富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新改建了5.9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有效盘活了贫困地区的资源,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位”等扶贫模式助力一批批特色产业乘势而起,许多全国知名的地理标志品牌也涌现出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非农化趋势明显。随着基本出行条件的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也相应提升,城市文明、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向贫困地区纵深覆盖,“四好农村路”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窗口。一条条致富路通到大山深处、修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也让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为老乡们铺就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交通扶贫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生动实践,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坚持党的领导。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用如此短时间在贫困地区建成如此大规模的交通设施。究其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有各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于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下了根。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交通扶贫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做好交通扶贫工作,必须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为人民修路,修人民最想修的路;必须坚持人民交通靠人民,调动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办好人民交通;必须坚持人民交通由人民共享,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人民交通让人民满意,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解决由“通”到“畅”再到“好”的问题,切实把“四好农村路”修成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工作体系,根据贫困地区贫困程度的不同,制定“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差异化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建设“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探索丰富“交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带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坚持加大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家高速公路车辆购置税补助标准由“十二五”平均占项目总投资的15%提高到28%以上,普通国道由30%提高到50%左右,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提高到平均工程造价的70%以上,为做好交通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坚持合力攻坚。交通扶贫靠大家。以车辆购置税补助资金为杠杆,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与24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交通扶贫部省共建协议,充分调动中央、地方政府、市场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推进交通扶贫工作,涌现了一批批“路书记”、“路县长”、“路支书”,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普通筑路人、普通养护工们修路护路的感人事迹。——坚持统筹协调。“四好农村路”本身就是系统工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重点,“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必须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系统最优。在交通扶贫中,只有把“四好农村路”主动融入到农村地区的产业、物流、环境、特色经济的大生态中,实现路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发挥整体最大效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就交通扶贫工作而言,目前主要是在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邮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前,全国还有172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未通客车。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疫情带来新的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完成所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毫不放松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毫不放松、慎终如始,全面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复工复产方面,加快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全力做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返岗复工、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销售等运输保障工作。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建设、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继续做好扶贫公益性岗位和农村公路养护等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坚持目标导向,绷紧弦、再发力,尽可能加大对“三区三州”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任务重点管理、支持重点倾斜、政策统筹配套、调度有序有效,确保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力争9月底前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实打实交好账。因地制宜、因疫施策,灵活采取公交、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推动农村客运开通运营。推动建立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严防数字通车、虚假通车,确保真通稳通。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联系六盘山片区收官工作,发挥行业优势,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扶志扶智结合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持续抓好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扶贫是贫困地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图为2020年3月19日,重庆市梁平区福禄镇乐园村,新修的水泥公路蜿蜒至山区农家,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人民图片 高小华/摄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收官之年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提质扩面;以推动产业兴旺为着力点,促进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整合,努力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和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机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研究2020年后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接续政策,做好交通扶贫“后半篇文章”。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越到总攻时刻,越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打赢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
来源:《求是》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