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从出生到年老,从婚姻到职场,宪法都与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01
我国现行《宪法》包括哪几个部分?
共有143条,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02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03
国家宪法日为何是12月4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04
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通过的?
我国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再往前追溯,1982年宪法是对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05
宪法已经历哪几次修改?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5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
06
宪法关于公民的定义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一个人具有哪个国家的国籍,就是哪个国家的公民,就要受哪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即依据哪个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07
公民有哪些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
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这类权利是国家保障公民有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08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尊崇宪法 学习宪法
遵守宪法 维护宪法
运用宪法
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从学习宪法知识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