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互联网+食品安全”论坛上,与会者共同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提高监管效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在论坛上指出,“互联网+”食品新业态蓬勃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打通,重构了生产经营模式,让原料的供应商更优、产品的价格更低、品质品牌更好、食品更加安全可靠。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监管也应顺势而为,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的监管方式革命,这对保障好“互联网+”时代的食品安全尤其重要。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监二司司长马纯良介绍,互联网食品每年的销售额近十万亿元,加强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是民生要事。要发挥监管部门、舆论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共享共治合力。
“加强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加强互联网经营的监测,”马纯良表示,“下一步我们会要求平台和地方的监管部门进行密切联系,把对入网经营者的评论作为监管的一个线索来加强调查,加强监管。”
阿里巴巴政府事务负责人邢悦介绍了新零售时代,阿里巴巴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线上技术优势,赋能线下生态,协助政府创新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方式;通过数据共享、全程留痕、实时追溯、线上线下结合等举措,努力实现平台销售食品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溯源和平台治理方式,助力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提升。
邢悦列举了多个阿里巴巴新零售业态保障食品安全的事例。近年来,阿里巴巴与行政执法机构成立“云剑联盟”,推送食药类刑事案件线索114起,案值超1.5亿元;天猫携手六大国字头机构推进国民营养计划,以大数据引导品牌生产低盐少糖健康食品;口碑发起“无地沟油”行动,目前已有6万多家餐厅响应;盒马鲜生与地方企业合作,发动1000多户贫困户散养“石门土鸡”,户均收入达2至3万元;饿了么开展“明厨亮灶”行动,每天触达用户逾百万;推出“蓝色星球计划”,累计吸引3000万人次参与,产生无需餐具订单1亿份。
这些都是新零售聚线上线下之力保障食品安全的缩影。从布局优质产品原产地到建立行业标准,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为食品安全提供线上保障,到将线上信息辐射线下,从而构建起整个新零售基础设施。新零售正在为数字时代的食品安全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