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践行新思想 共筑中国梦”江门市百姓故事宣讲大赛市直机关党组织第一片组选拔赛在中国电信江门分公司电信大楼副楼演播厅举行,17名选手参与角逐。
市区局党总支党员曹海花代表局机关党委参加比赛,以《葵花向阳开》为题,讲述了她奶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奋斗故事,和对她从事公路事业的激励。曹海花同志讲述的故事真实生动、催人奋进、极富时代精神,获得了评委的高度好评,以优异表现勇夺此次比赛一等奖。
据悉,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营造爱国、奋进的浓厚氛围,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于5月-6月在全市范围举办“践行新思想 共筑中国梦”江门市百姓故事宣讲大赛。接下来,曹海花同志将作为市直机关党组织第一片组代表之一,参加市直机关决赛。
让我们先睹为快,共同欣赏一下曹海花同志在“一等奖”故事吧!
葵花向阳开
曹海花
我家里挂着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近两米长,有五百多人,背景是人民大会堂。那是我的奶奶李招燕在1988年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跟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和其他代表的合影。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四十二岁的她正好赶上了这滚滚洪流,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下面就让我跟大家分享她的艰苦创业、以实业报国的故事吧。
四十年前,一种丝绸人造花开始流行,香港“星群丝花有限公司”生意很好,想扩大规模。当时身为文具厂副厂长的奶奶知道了这个消息,同时也看到人造花的市场,于是汇报给上级领导并积极参与谋划。
1978年10月底,桥东人造花厂成立,成为广东省第一家生产仿真花的企业,并跟香港的这间公司签订了产品加工合同。
当时,上级没有下拨办厂经费,只提供24个工人和240平方米的砖瓦房,连工人第一个月的基本工资都没有。令奶奶意想不到的是上级任命她为厂长,可是奶奶并没有退缩,欣然接受了重任。
所有工人连仿真花都没见过,更别说动手做花了。港方只提供技术指导的资料,其余全靠自己琢磨。奶奶说,“师傅第一个教我,我再去教工人,用一块小黑板,像上课一样……”不久,工人就摸索着开始生产了。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人数量在第4个月已经达300多人了。按照合同,如果未能按时交货,花厂将面临高额赔偿,奶奶不得不催着工人拼命干活。另一方面,奶奶琢磨着:劳动强度这么大,怎样才能让工人更加积极地干活呢?奶奶大胆做出决定,在花厂开启按劳分配模式发放工资。
这种分配模式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次政治“冒险”,因为城区没有一家企业实行这种模式。奶奶豁出去了,她把所有的成本一一计算出来,每个品种多少工钱,工人一天做多少,按照多劳多得给工人发工资。
如今奶奶也坦言,底气来自于对党有坚定的信仰和对政策转向的敏锐洞察,因为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实行按劳分配后,工人积极性大大提高,经常加班加点拼命干,收入增长了两三倍。此后的两年,花厂形势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
然而,就在大家都对花厂充满希望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风波来了。
1981年初,港商拖欠加工费90万元,不再给订单,并收回关键设备。同年3月,双方合作破裂。桥东花厂失去了产品市场,工厂连续三个月停产,连基本工资也发不出,工人纷纷要辞工。奶奶硬着头皮找银行贷款10万元,发了基本工资,算是暂时留住了工人,但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办?辛辛苦苦创立的花厂,只做了两年,刚要上轨道,难道说没就没了?
奶奶不服气,一个锐意进取的念头在心中萌动:不做来料加工,做出口。
要做出口,就得扩大规模,可是工厂不仅缺少大型设备,更缺资金。怎么办?奶奶很有勇气,她谁也不认识而直接开了辆旧面包车去广州,直奔省财政厅,找到一个姓何的领导,给他介绍花厂的情况,并要求借50万元购买设备。很幸运,得到了省财厅的支持,于是,花厂彻底抛开来料加工的枷锁。奶奶带领全厂职工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掌握了各项关键技术,使仿生植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花厂不断壮大,两年间,工人超1000, 年创汇100万美元,84到87年年销售额还超过1000万元。
前几天我跟奶奶再次谈起这些事,她显得特别兴奋,却非常郑重地说:“其实,我们花厂的成功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好政策和遇上了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共产党员只要有一个信仰,有一颗红心,爱上自己的事业,就容易做出好成绩来。”
我猛然觉得:奶奶就像一株向日葵,向着太阳,向着心中崇高的信仰,努力绽放,永远绽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灿烂的日子里,我深感幸福,因为能生活在这繁荣富强的热土上,沐浴着党的雨露和阳光。作为市公路局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以奶奶为榜样,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为江门市公路事业的发展,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