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1日在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门市市长 吴晓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奋发有为、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50亿元、年均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73亿元、年均增长6.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89亿元、年均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79.8亿元、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6%,五年累计完成9360亿元。
(一)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发展环境愈发优越。一批重大平台加快打造,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获省批复,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银湖湾滨海新区、人才岛加快建设。一批“硬联通”项目投入使用,完成交通投资99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5倍,全省第四大铁路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投入使用,江湛铁路、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总里程翻倍、达220公里;广中江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江门大道三江以北段等一批高快速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93公里,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批“软联通”事项取得新突破,全省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登记、智能办税在港澳离岸远程办理,与澳门金融合作业务量突破2000亿元。办好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特色活动品牌进一步擦亮。
(二)推动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超35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12.5%、4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774个,投资总额达3625亿元,其中新投产项目266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33.7亿美元。质量工作省考核连续两年获评A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江门国家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59位,新增2个省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增长2.5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翻一番。金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本外币贷款余额近5000亿元、实现翻一番。
(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商事制度改革、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连续三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市场主体总量翻一番、突破60万户。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3家,全省率先完成农合机构改制任务,成立4家地方农商银行,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投资项目承诺制、委托制、清单制改革成效明显。圆满完成“数字政府”和乡村振兴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四)统筹城市提质与乡村振兴,城乡面貌焕发新颜。打造城央绿廊等城心轴线,建成27公里滨水岸线景观带、214个大中小型公园,蓬江启明里、台山台城旧街区、开平塘口等历史街区和建筑有效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粮食安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工作连续多年获省考核优秀,新增1个国家级、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四好农村路”工作成为全国示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台山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门体育中心、珠西会展中心等建成使用,市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升级改造。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小康圆满收官。全市财政民生总投入超1400亿元,年均增长10%。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实现收治病人“零死亡”、工作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零扩散”。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23万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扎实开展。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9所,新增学位超5万个,高校数量从3所增至7所。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强基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覆盖,投入28亿元建设卫生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建设,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人均预期寿命增至80.5岁。低保、孤儿供养等四类人群补贴标准提高50%以上。平安江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过去五年,我们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均达100%。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纠治“四风”,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的“六大工程”,积极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2.15%,市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这一年,我们把握新机遇,全力融入“双区”和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先进制造业、科技、交通、能源等“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对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清单,迈出“十四五”开局的坚实一步。加快平台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编制完成,谋划打造北、东、南三大组团,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深化机制对接,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成为省级试点。全国首创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综合专区,港澳同胞不出关即可办理超400项江门政务服务。促进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江门)基建工程基本完成,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合作设立江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
这一年,我们推行“链长制”,加快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围绕14条制造业产业链、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建筑业,建立市领导定向联系负责产业链工作制度,出台政策助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5%、提高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8%,新能源电池、金属制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产业链产值增幅超3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550亿元、增长13%,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全链条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5.5%,新增1家国家级、1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筑业总产值384亿元、增长15%,6家本地建筑业企业获总承包一级资质,新增4家一级总承包企业和1家甲级设计院落户。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5家、省级科创平台26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85件、增长57%;培育2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推动204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富华重工成为国家“单项冠军”企业,新增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立总规模40亿元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奇德新材、芳源股份、绿岛风3家企业成功上市。
这一年,我们聚焦抓项目,努力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123.1亿元,是2020年的2倍。全年供应工业用地面积9126亩,占年度供应土地面积近一半,为近5年来最高。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百日攻坚行动”,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增长31%。工业投资增长14.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6.5%、提高4个百分点,投资超50亿元的巴德富以及芯联电、日丰5G电缆等一批大项目动工建设,富华商用车底盘智造、恒粤家具等一批大项目投产。技改投资增长17.8%,推动富华重工、亚太森博、世运电路、崇达电路、依利安达等超5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大招商力度,出台重点工业项目评审办法,引进投资超10亿元工业项目34个、增长62%,计划投资额707亿元、增长67%。新建5G基站超2500个,累计超6500个。交通投资完成235亿元,南沙港铁路货运工程、五邑路扩建工程建成,江鹤高速扩建、国道G240新会和台山段改扩建项目动工,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开高速、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扩建、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这一年,我们致力简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系列措施,推动审批、服务效率效能不断提升。商事登记由“市内通办”“湾区通办”拓展至“全国通办”,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办理时间压减65%。实施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全省首推工程建设“验收即发证”,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全面铺开。市级和蓬江、台山行政服务中心分别获评省首届市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进口整体通关效率排名全国前列。成功举办全国首个地级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新增市场主体14.7万户,增长42.6%。为企业减税降费超43亿元,缓缴税费近10亿元,有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这一年,我们匠心提品质,着力打造宜居之城。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成迎宾西路延长线、双龙大道、南山路等道路改扩建,建成枢纽新城体育公园、纸厂河滨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完成“瓶改管”1.5万户。推进132个城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惠及居民8万户,获上级补助资金超3.1亿元。启动旧楼加装电梯402台、累计达701台,投入使用101台、累计达205台。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成西部餐厨垃圾处理厂,实现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市域城区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新建高标准农田9.97万亩,完成近97万栋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提前完成478个自然村8万多人集中供水攻坚任务,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文旅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首届江门艺术季,承办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等6项国家、省级体育赛事,恩平泉林黄金小镇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劳水乡开放运营,江门甘化厂成功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侨博馆改扩建工程完成,市档案馆新馆启用。生态环境稳步向好,臭氧指标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潭江流域重点一级支流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860个自然村,累计完成8985个自然村、覆盖率达82.4%。完成1378公里河段、34个大中型水库入河排污口排查。新建碧道193公里,鹤山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这一年,我们坚持惠民生,扎实办好各项社会事业。各级财政民生投入33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4646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民生微实事”事项全面完成。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年无本土疫情,疫苗接种覆盖率超90%,市集中隔离观察点投入使用,全市ICU、传染病床数大幅增加。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教育教学持续提质,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近万个、优质中小学学位1.5万个,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校内课后服务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升,市中心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获评三甲医院,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综合评价、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居全省前列,11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创医养结合“邑康保”项目,惠及80多万市民。社会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扩大至57种。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向四类人群发放生活保障金6亿元,惠及9.4万人。社会工作服务站镇(街)全覆盖。全省率先实现房屋交易“全流程线上办”、推出青年安居公寓、上线“公租房APP”,公积金“线上办”和“手机办”业务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平安江门建设深入推进,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45.7%,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20.5%,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两中心两基地一平台”正式运营,台山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恩平禁毒重点整治通过省验收。
此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江中直省直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工业发展质量不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科技引领能力有待加强,园区建设质量和产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区位空间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仍需完善,东西部发展不够协调,合力发展意识亟须增强,城市知名度有待提升;聚侨引侨惠侨的力度仍需加大,优质教育、养老托幼服务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要进一步提振实干担当、敢闯敢试的精气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广东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位置,拥有“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利好。今天的江门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区位优势愈发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抢抓机遇、激发潜力,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江门担当、贡献江门力量。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朝着5000亿元关口奋进,成为珠江西岸重要增长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侨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功能充分彰显,建成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区域平衡成为全省示范,城乡居民收入、东西部人均GDP差距明显缩小。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就业更加充分,教育医疗更加优质,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关键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密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牢记使命担当,感恩自强奋进,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上彰显更大担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擦亮“中国建筑之乡”品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加快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增强地区竞争力上创造更多优势。坚持服务港澳初心,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推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持续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标最优最好,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在推动城乡建设上取得更好成绩。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建立系统的平衡发展政策体系,充分释放西部发展潜力,持续推进东西部共同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建设更有颜值的大美江门、更有品位的宜居江门、更加低碳的生态江门,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更大进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努力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进健康江门建设,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格局,建立更加完善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提升侨都现代文明程度,建设更加温暖的幸福江门。
——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迈开更稳步伐。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法治江门建设,努力建设一流法治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门,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融入“双区”建设,加强与“两个合作区”的对接合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市委“1+6+3”工作安排,深入推进“六大工程”,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粮食产量95万吨以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厚植创新发展新动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科技“双百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0家。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强链工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建设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夯实行业领军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以上,力争完成技改投资330亿元。围绕“双碳”、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以“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办好江门“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争取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推进科创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院士科研团队,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体系,加快筹建江门市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超530家。加快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设备安装。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著名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支持五邑大学引进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发挥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江门)的科创服务作用。支持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珠西创谷、人才岛科创中心、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中欧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强化产学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实施“侨都英才”计划,加强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新建20个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实施高校毕业生“引留”行动,与高校合作新建8个以上人才供给基地。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引育一批“青苗”和“大师”。建设公共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园区技校”项目,加快建设鹤山双元制教育中心,提升技能人才培训、供给水平。开展“侨都工匠”评选,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江门人才发展集团作用,提供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服务。建设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各类产业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深入实施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筹建科普集团、中微子科普馆、江门科技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二)聚力建设大平台培育大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抓好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实施“链长制”。大力推进14条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支持海信空调、富华重工、中车广东、李锦记、亚太纸业、维达纸业、大长江等链主企业,以及建滔电子、世运电路、德昌电机、中集、美达锦纶、优美科、芳源等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巩固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金属制品3条产值超500亿产业链,推动智能家电、石化新材料2条产业链产值超500亿,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通过以链促群,巩固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3大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3个产业集群。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建筑企业资质升级,补强交通、水利行业资质,壮大国资建筑企业,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450亿元。打造优质企业梯队。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力争超10亿元企业达75家、超50亿元企业达10家。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2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增。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力争新增2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小升规”“个转企”培育行动,扶持250家以上小微企业上规模,推动6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发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造纸、家电、五金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扶持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6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绿色电力占比,推进国能台电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发展内河清洁航运,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完成省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强规划统筹。把握省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机遇,完成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交通、环保、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力争北、东、南每个组团完成征地和平整土地5000亩。建立市级管委会,成立国资开发公司,引入国内外一流园区开发机构,构建“投融还”良性循环机制,拓宽园区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建设专业园区。推动智能家电(蓬江、鹤山)、新一代电子信息(蓬江、新会)、水暖卫浴(开平)、生物医药(开平)等园区建设,力争落地一批优质项目。谋划新能源电池(新会)、安全应急(江海)、电力装备(台山)、生物医药(台山)、盾构机(鹤山)等园区,力促尽快动工见效。提升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蓬江和开平健康食品产业园、恩平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水平,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按“九通一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际化标准化工业厂房,便利企业轻资产、高效率入驻。推动共性技术研发、中试、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光伏、新型储能、绿色建筑、无害化处理、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优化园区衣食住行环境,打造一体化“邻里中心”。畅通蓬江产业园(杜阮、棠下)、鹤山工业城(共和、址山)、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司前)、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月山、水口)等园区之间的交通连接,促进连片发展。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与新会三江、睦洲联动发展,支持台山、蓬江、新会、恩平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开平、鹤山高新区提质升级。盘活村镇工业园、旧厂房,促进村镇工业园升级改造。
全力推动产业招商攻坚突破。着力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完善市政府投资促进管理机制,组建专职招商队伍,用好社会化招商服务。搭建“市级统筹、各县(市、区)为主体”的驻外招商架构,在北上广深莞等城市设立驻点招商联络处,实现招商线索信息共享。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强化产业分析研究能力,立足“招大商、招好商”,紧盯重点领域的头部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精准对接、定向招商、以商引商,着力引入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产出效益好的优质大项目,力争在引进投资超100亿元制造业项目上有突破,大力支持现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提升招商质量与效益。完善招商项目“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落实重点工业项目评审办法,建立健全项目评价机制,加强合同履约监管,强化以“质量、数量、转化达效”为导向的招商考核。
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才岛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吸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争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广“信易贷”、广东中小融、“邑科贷”,实施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开展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鼓励企业用好绿色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深化金舱机制,发挥新兴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深入落实“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谋划北交所在江门设立服务基地,力争4家企业上市。
(三)多措并举扩内需稳外贸,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大工业投资,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30%,确保完成投资850亿元。跟踪服务好重点项目,加快巴德富、福斯特、芯联电、盈通纸业、信义玻璃、富华装载机等项目建设,争取荣阳实业、世茂电子、摩尔科技、芳源等项目投产。抓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谋划储备,力争完成投资500亿元,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赢得先机。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和江鹤高速扩建、国道G325和G240改扩建、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台山鱼塘港码头等建设;开通南沙港铁路客运功能,实现中开高速江门段、江门大道南东线全线通车;争取广佛江珠城际广州芳村至江门段、南新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等动工;推动台山机场、台开至珠三角枢纽机场高速、深南高速斗门至恩平段、广佛江珠银洲湖支线等前期工作。推动新会双水和开平翠山湖热电联产、台山工业新城综合能源站等项目投产运营;推进一批110千伏及以上重点电网项目,加快珠中江天然气主干管网、台山和恩平管道燃气工程、恩平接收门站等项目建设;开展广海湾LNG接收站和台山、鹤山抽水蓄能、海上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碧道、西江潭江流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等项目,配合做好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力争新增5G基站超2000座,优化充电桩布局、扩大规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合理确定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科学调节供地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用地、能耗、环保等指标及岸线、码头资源优先向省、市重点项目和优质制造业项目倾斜;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共享城市发展机遇;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发挥专项债等促投资作用,加强项目绩效专责审核,压减无效低效投资,增强财政统筹和重大战略资金保障能力。
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力。积极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各县(市、区)要合力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积极“引客入江”“留客在江”。加快开平赤坎古镇开放运营,打造文旅产业新引擎。建设古劳水乡二期、台山川岛浪漫海岸等重点项目,推动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促进恩平温泉度假体验区提质升级,扩大开平塘口空间、台山草坪里等乡村旅游打卡点影响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进“最美侨路”建设,打造一批精品酒店、精品民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促进商业载体提档升级,积极申报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电商直播、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和乡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引导本地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举办省第四届茶叶产业大会和江门农博会、江门艺术季、“五邑家宴”美食季等活动,打造“江门茶饮”消费品牌,促进餐饮、住宿等消费稳步回升。
加快推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鼓励技术和设计创新,提升“江门制造”的品质品牌,巩固欧美传统市场,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加快建设珠西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开通中欧班列和东南亚货运班列。盘活港口岸线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和航运企业对接,有效缓解海运资源紧张问题。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支持企业纳入货物贸易便利化试点,推动贸易融资跨境资产转让业务发展。建设口岸大宗商品监管中心,扩大木材等大宗商品进口。加快物流通关一体化改革,持续推广“单一窗口”标准版系统应用。建设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申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和西部保税物流中心(B型),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
(四)用好用足侨资源优势,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强化经贸合作功能,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连接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优势,引进科技、人才、产业资源,把侨乡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推出去。搭建对接载体。出台江门“侨梦苑”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建成全球华侨华人服务中心,建立侨资企业数据库,定期发布面向华侨华人投资机会清单。加强对接合作。推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江门设立分支机构。力争与澳门银行机构就信用评级互认达成试点协议。拓展“跨境理财通”业务,推动我市企业赴港澳发行境外债券,协同港澳开展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合作。优化对接服务。设立华侨华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侨胞、外国人在江门工作、就学、居留、定居等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并发证”。拓展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功能,承接泛珠三角区域跨境通办事项。积极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建设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域外法律查明机构,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落实粤港澳执业资格和行业标准互认政策,便利港澳专业人士在江门执业。
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推动《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和“少年中国说”、世界青年大会等活动,携手澳门共同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系列活动,打造一程多站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游径。建设一批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港澳青少年的国情教育、研学基地,支持中小学结对姊妹学校,拓展港澳青年来江门实习计划。深化与暨南大学合作,提升五邑大学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等侨务智库功能。完成华侨华人名人数据库建设,开展侨捐侨赠项目分类调查核实登记。开展“五邑侨胞耀中华”网络短视频宣传,提升《中国侨都》杂志影响力,组建海外华文媒体联盟。
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挥好“首席服务官”作用,持续深入做好“暖企安商”工作。推动各级各类政策、资金“直达”到企到民,落实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减免利息等减负措施。实施“邑企圆梦”产业工人招聘计划,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建设5个企业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建设信用强市,深入推进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合作,设立国际仲裁合作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行“证照分离”“一照通行”,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体系。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推广“验收即发证”。深入推进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推行“标准地”“交地即动工”等供地新模式,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创建全省数字政府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示范区,建设“粤商通”江门专区,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办理,开发金融服务、营商环境领域的数据资产凭证应用,持续实施政府侧流程再造。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支持台山做好省级“农业特区”试点工作,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城乡融合发展、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省级改革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市属国企改革重组,全面推行经营班子职业经理人制度,常态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做强做优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和公用事业三大平台,推动国资向园区建设、产业投资、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布局。
(五)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展现宜居城乡新面貌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着力调结构、扩规模、抓龙头、创品牌,做强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30亿元。新增高标准农田8.6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以“种业长廊”为核心,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现代种业产业园。打造镇海湾高端水产品品牌,争取新增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超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完成2万亩池塘改造升级。新增培育100个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完成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验收,规划建设现代化“中央大厨房”产业园,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线上平台。
支持西部加快发展。全面铺开县域经济比学赶超勇争先工作。立足西部资源禀赋,推动特色农业、海洋渔业、文化旅游、能源等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培育壮大汽车零配件、水暖卫浴、演艺装备、食品饮料等优势制造业,支持开平做大做强建筑产业。推动锦江水库等优质水资源综合利用,谋划建设大湾区水资源特色产业园。设立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西部园区建设、教育医疗、人才引进等领域。开展师资队伍双向挂职锻炼,帮扶西部30所学校。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帮扶7家县级公立医院,推动省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台开恩全覆盖。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拓展对口广西崇左市东西部协作工作。
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拓展城市发展架构。提升主城区区域影响力,加快滨江新区建设,完成“十路一湖”等项目;推动枢纽新城开发,加快江门站周边路网建设;提升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加快连海路、南山路等路网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完成会港大道等工程,启动南北大道等快速路建设,谋划甘棠路接通发展大道东延线,着力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加快副中心发展,推动中欧合作区核心区(鹤山)建设,谋划建设中欧国际交流中心,启动顺鹤高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台开同城片区建设,实现台开快速路全线贯通,支持台山在黄茅海西岸赤溪半岛规划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开发建设恩城北部片区。提升城市设计文化内涵。鼓励城市设计传承创新,注重将江门传统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健全市规委会审议及专家咨询机制,加强枢纽新城、滨江新区等景观设计管理。强化重要交通廊道及滨水界面重要节点的风貌管控,建设蓬江龙舟山森林公园、江海油湾公园、新会梅江生态园二期和滨海新区四大观景平台、开平梁金山公园、恩平体育公园等高品质公共空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加快改造40个以上城镇老旧小区,创建60个绿色社区。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增加城区停车位。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开展13个城市内涝点整治,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新增燃气管道150公里、“瓶改管”2万户。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进一步活化提升长堤历史风貌街区、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海口埠,打造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标识,做好甘化厂等工业遗迹保护再利用,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让城市留住更多侨乡历史记忆。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卫生厕所质量,实现80%以上行政村污水得到处理,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提升乡村特色风貌,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每个县(市、区)完成3000套农房微改造。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实现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完成鹤山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建设。持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实现自然村村内干路路面全面硬底化,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乡村建设提速更提质。
(六)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新成果
今年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58.7亿元,增长6%。扎实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个解决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父老乡亲。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行动,加大对大龄劳动者、长期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扶持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持续开展“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等双创活动。构建服务就业群体终身学习的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努力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提高公办学校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涉中小学校及教师督导评比检查考核事项压减一半。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工程,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10所,新增公办优质学位1.5万个。开展30所优质示范性初中学校的培育工作,每个县(市、区)培育1所以上优质高中。加快棠下中学改造和江海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中心城区启动建设1所新国家示范高中和1所艺术特色高中,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发挥好市青少年宫校外素质教育阵地作用。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进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积极筹建广东应急管理学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创建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成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华立技师学院、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以及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推进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等建设,让职业教育从“能就业”走向“好就业”。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水平专科建设,支持市中心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推进市新三甲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市职工工伤康复医院。完善县域胸痛、卒中等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加快建设传染病救治能力项目,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支持港澳医疗卫生主体在江门设置医疗机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实现群众就医“一码通行”,检验结果和健康档案互通共享。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推广“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心灵港湾”。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基本医保分类保障政策优化集成,巩固医疗救助市级统筹,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有序发展,推广“邑康保”。提高四类人群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筹建2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起、住得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江门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聚焦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控制,强化工业源深度治理和移动源污染治理减排,加快建设工业喷涂“共性工厂”,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潭江分段治理,实现潭江流域超三分之二重点一级支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新增城镇污水管网80公里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建立全过程危险废物监管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扩容。推动开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开展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强入海排污口分类管控,守护好“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美丽海湾。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侨乡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凸显城市人文魅力。开展文脉传承行动,讲好陈白沙、梁启超、陈垣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活化利用五邑银信(侨批),精心筹划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持续打响“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摄影之乡”等文化品牌,支持诗词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办好粤港澳写生摄影文化节、“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舞蹈展演等活动,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进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文创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发挥文旅资源特色,推动江门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优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地。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非遗综合展示馆,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做好第十六届省运会备战工作,积极承办排球、跳水等全国性比赛,打造马拉松等赛事品牌,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建设活力之城。
(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创平安江门建设新局面
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全链条防控责任,进一步扎牢外防输入关口,加强重点环节、场所、单位及人群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防范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做实做细“三保”监管,兜牢兜稳“三保”底线。加强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有序用电、用气工作,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安全。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推进城市消防救援站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深入推进平安江门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制度、意识形态安全,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智感安防区、“粤居码”、反恐训练基地等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加快推进“两中心两基地一平台”建设,搭建“粤治慧”江门分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奋勇争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江门的主旋律。这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新一届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不负众望,从自身建设抓起,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我们要始终强化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牢记初心使命、坚守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我们要始终强化法治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始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突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我们要始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锻造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政府系统干部队伍“铁军”,勇当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前行。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江门抢抓机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任务光荣而艰巨。新一届政府将坚决响应总书记、党中央伟大号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凝聚各方力量把江门发展好、建设好,加快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联系方式: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