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镇培育工作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为支持江门市省级典型镇做大做强,市财政积极履行职责,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推动典型镇首个“补改投”项目——开平·侨海华韵项目于近日成功落地实施。
一、注重试点示范,探索可行路径。我市高度重视典型镇培育工作,市财政建立“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严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培育典型镇为重要抓手,巧用善用省级补助资金,拿出一部分资金撬动实施有效益的项目,积极探索“补改投”改革的可行路径,稳妥有序推进实施省财政典型镇资金“补改投”试点,确保试点工作有力、高效推动,尽早落地出成效。
二、注重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坚持“纵向”联动,提升业务水平。鉴于“补改投”是一项创新工作,我市积极邀请省财政厅熟悉业务骨干开展“补改投”改革专题培训,切实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同时,以省财政厅“补改投”改革专题调研为契机,积极向上级反映改革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接受省厅对我市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注重横向带动,合力推动改革落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各施其责、各尽其力,将行业发展和财政资金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印发典型镇“补改投”试点项目申报指南,为各典型镇开展工作提供指引。此外,及时督促典型镇属地政府按照要求推进改革,多次会同有关部门实地走访典型镇培育项目现场,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加强业务督导。
三、注重禀赋特色,打造江门样版。立足我市6个省级典型镇在旅游、农业、制造业方面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特色,按照一个镇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原则,围绕“文旅+”、“农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方向,以成熟一个推动一个的方式,支持各镇以“补改投”方式打造能“打粮食”的项目。结合开平赤坎镇自身特色,指导该镇使用省级典型镇培育资金1600万元以“补改投”方式投资侨海华韵项目,打造“文旅+”特色产业。
下一步,市财政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挖掘“补改投”试点项目,引导其他典型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落地项目管理,落实“补改投”资金股权登记、使用管理、强化项目跟踪等,通过项目收益反哺典型镇培育发展,有效积累公共资产、增强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