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会财政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耕主责主业,优化资源配置,以谋划财源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和落实“过紧日子”为抓手,着力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着力实施“财源建设提质年”行动。一是完善抓收入工作机制。制定财源建设提质年工作方案,成立财源建设工作专班。由分管区领导挂帅上阵,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涉税涉费等部门和12个镇(街、区)协同配合,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形成高位推进、高效协同、高质落实的财源建设工作格局。二是大力挖掘产业园区增收潜力。优化产业园区收益分配机制,明确产业园区收益划拨和支出责任划分,集中资金、资源、政策支持三大“万亩千亿”园区产业发展,以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财税增收。三是积蓄财源增长后劲。强化深江合作,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招商,招引一批“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落户新会,持续涵养财税源,增长经济发展后劲。
二、着力开展“民生服务提质年”行动。一是实施就业优先工程。支持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项目,持续辐射带动一批妇女创业就业。二是实施伴童成长工程。盘活社区、机构等存量资源,推动广场、公园适儿化改造,打造教育和娱乐一体化户外活动场所;鼓励支持基层工会组织及社会机构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用人单位建设家庭友好型工作示范。三是实施健康守护工程。支持中医康养中心建设,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加大人才培育政策支持,优化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加强乡村医生培育,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
三、着力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一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习惯过紧日子”实施方案,增强部门单位“勤俭持家”责任意识,节约办公用水用电用纸,统筹合并安排差旅、调研活动,压减部门会议次数和支出,压降单位日常综合公用经费。二是严控特定项目支出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有限财力用于保障“三保”、应急和“打粮食增效益”项目,其余项目按一定比例合理压减;推进信息化项目集约化建设,严格审核审批程序,不新上马超出财力或低效、使用频率不高的系统项目。 健全联席工作机制,将工资津补贴政策落实、三公经费执行等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大对铺张浪费、违规占用资金等财政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形成财政监督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