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位于高新区(江海区)的下沙水上人家公园对市民开放。公园内慢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绿化道不间断,串联起榕荫广场、咸水歌广场、观浪桥、下沙人行天桥、下沙文化展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等功能区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去年10月,市政协“众人议事厅”协商平台推出第三期节目“如何让公园更靓更贴心”,就推进公园建设布局更趋均衡、将侨乡特色文化融入公园建设、市民参与公园建设服务等方面问题,邀请职能部门与市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开展面对面讨论协商,开拓了公园建设思路,并形成了5条协商清单督促部门落实。半年过去了,协商清单落实进展如何?近日,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传来好消息,我市陆续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的休闲健身场所。公园建设和园内布局也不断与本地文化相融合,文化韵味更加浓厚。
去年的市政协“众人议事厅”第三期节目现场,不少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提出“让公园再多一点、再近一点”,得到了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现场表示,将初步计划新建改建139个社区公园,升级改造篁庄湾公园等。半年多来,市区已完成江门人才岛潮头中央公园、园山湖公园、外海沿江公园、下沙水上人家公园、新会马山公园等5个综合性公园建设,完成了江门河北岸带状公园(江北路段)、睦洲水道西岸绿廊、睦洲水道东岸沿江碧道公园建设,并新建、改建了长乔党建公园、乌纱文化公园等77个村(居)公园,新建、改建了文昌沙、明翠新村等11个口袋公园。天沙河碧道沙洲湾、海螺湾公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篁庄湾公园、白沙湾公园正在施工。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大型风景区为龙头,以市(区)综合性公园和镇(街)公园为骨架,以田园风光公园为特色,村(居)公园均衡分布,城乡绿廊有机串联”的市域公园体系,实现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我市还将持续推进河滨公园、梅江农业生态园、钻石湾生态公园等7个综合公园和甘化公园、怡福公园、富田公园等16个口袋公园提质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园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去年的市政协“众人议事厅”节目现场,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纷纷提出建议,希望在公园建设中融入地方特色,让市民游客在公园里也能品味侨乡文化。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等现场表示,为进一步丰富公园文化内涵,江门将推进“公园+文化”工作,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公园开展文化文艺活动,为市民游客在公园里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活动空间。
半年多来,在公园品质提升中,我市的公园不仅数量增加了,文化韵味也更加浓厚。江门河北岸碧道工业遗址段是较具江门特色的路段。在已经建成的部分路段,展示江门开埠、新宁铁路、江门纸厂等历史的雕塑吸引着不少休闲健身的市民。位于江门人才岛的潮头中央公园,占地约15公顷,历史文脉和文化元素贯穿其中,通过“整合梳理”“编织打底”“三道交织”“活化融合”四大策略,打造“潮起鹿饮溪,林空鸟归巢,如龙入海,如鸟投林”的生态人文美景,体现生态、侨乡、人才文化特色,展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理念。以马山、北园为主景的新会中心园林区,新建公园栈道、人行天桥,将历史、园林、城市等元素有机串联,形成融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慢行系统,成为展示新会历史文化的景观窗口和慢生活圈。
为持续提升公园品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组织编制《江门市公园城市品质提升规划(2021—2023年)》,进一步提升、完善公园功能配置、服务。制定印发《江门市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指引》,从基础管理、文明服务等多方面对各类公园绿地提出明确管理要求。
“半年多来,我市公园建设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公园内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市政协常委、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区海熔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继续组织委员围绕“城市公园提质”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为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议政建言。